[实用新型]发光金属钛夹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8792.3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5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黄跃南;刘家麒;郭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贺华廉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金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提供一种自制连接发光体金属钛夹的器具进行肠道肿瘤术前定位、术中定位的使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手段,但微小肿瘤往往出现术中定位困难,所以术前癌灶的准确定位能为手术切口、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目前采用结肠镜检、钡剂灌肠造影、三维CT和结肠镜下金属钛夹标记联合腹平片等方法定位均有一定误差,而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医生无法用手直接触摸肠管,导致部分肿瘤无法准确定位。
2010年10月在山东医药杂志一篇《大肠癌术前结肠镜下金属钛夹标记联合腹平片定位的临床研究》公开了一种大肠癌术前结肠镜下金属钛夹标记联合腹平片定位的装置,其方法是在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肿瘤病灶行活检后在瘤体旁组织放置钛夹标记,镜检结束立即腹平片确定钛夹位置而定位,并报道可以获得了满意的定位效果。
然而此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研究中所用的金属钛夹需要联合腹平片和结肠镜定位,对切口选择有帮助,因为腹平片定位属于间接定位,在手术中并不能准确提供肿瘤的部位。而乙状结肠、横结肠为腹膜内位器官,系膜较长,有较大的移动度和伸展性,钛夹容易随肠管发生移动,在手术中不容易找到钛夹的部位。特别是某些肿瘤的直径较小(<1.0cm)、粘膜下癌或癌组织质地较软,在术中不易找到肿瘤部位,同时因为金属钛夹很小在手术中不容易靠触觉找到钛夹的部位,导致不能对肿瘤准确定位,使手术方式的选择受限,影响手术效果。
2.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医生无法用手直接触摸肠管,导致部分肿瘤无法准确定位,还需要其他手段帮助定位,影响手术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进行肠道肿瘤术前定位、术中定位时操作安全、简单、定位准确率高的发光金属钛夹。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光金属钛夹,所述发光金属钛夹包括空心柱体、LED灯珠、电池系统和金属钛夹,所述空心柱体内套连接所述金属钛夹,所述电池系统位于所述空心柱体内部,所述LED灯珠位于所述空心柱体外表面并连接所述电池系统。
其中所述空心柱体为透明空心柱体,所述LED灯珠位于所述透明空心柱体内部并与所述电池系统连接。
其中所述空心柱体为无色透明塑料空心柱体。
本实用新型发光金属钛夹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1、在结直肠癌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中,通过腹平片检查钛夹的位置,初步确定手术病变的部位,对开放手术的切口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2、在结直肠癌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中,通过固定在肿瘤周围正常粘膜组织的发光金属钛夹,可以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肿瘤的准备部位,获得了满意的定位效果。为外科医生提供最大的便利条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使手术达到满意的效果。
3、金属钛夹夹闭正常粘膜组织上,局部炎症过程形成肉芽组织,1~3周后金属夹脱落并经消化道排出,通常无并发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光金属钛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空心柱体,2-电池系统,3-LED灯珠,4-结肠镜用金属钛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肠镜用连接发光体金属钛夹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透明的空心柱体1,空心柱体1是无色透明塑料,空心柱体1内部有电池系统2和与电池系统2相连的LED灯珠3,空心柱体1内套连接有金属钛夹4。
使用时,医生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肿瘤后,在肿瘤组织基底部周围正常粘膜组织固定发光体金属钛夹。在进行此操作后24h内行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在暗光条件下,外科医生通过LED灯珠3透过肠壁的光看清并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从而使肿瘤定位简单化,方便手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未经哈尔滨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87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取式手术保护环套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胸腔穿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