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复充墨的中性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9326.7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0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贺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雨鑫 |
主分类号: | B43K7/02 | 分类号: | B43K7/02;B43K7/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复 中性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性笔,尤其涉及一种重复充墨的中性笔。
背景技术
书写介质的粘度介于水性和油性之间的圆珠笔称为中性笔;中性笔是目前流行的一种书写工具,中性笔兼具自来水笔和圆珠笔的优点,书写手感舒适,油墨粘度较低,因而比普通油性圆珠笔更加顺滑,是油性圆珠笔的升级换代产品。
中性笔的结构由笔杆、笔芯、笔帽组成,为了保证笔芯内的墨水能从笔头出来,中性笔的笔芯设计依靠活塞推动油墨,由于固体活塞工业生产上不易掌控,同时达到密封和非常光滑的效果很难,尺寸上的一点误差都可能使活塞卡死或者脱落(笔都不出水),粗糙会卡死,光滑会导致密封效果不好(无法形成压力挤压油墨),因此,中性笔的笔芯结构设计采用液态的硅油(位于油墨上面的胶状液体)作为活塞,笔芯使用完后更换新的笔芯,使用过的笔芯多数丢弃,丢弃的笔芯会产生环境污染材料浪费。
现有技术中,笔芯重复利用依靠笔芯注墨器实现,笔芯注墨器对回收过来的笔芯进行重复注墨,但其存在:价格昂贵、体积庞大、功率消耗高、使用不方便、笔芯只能重注一次就不能被再次利用等问题,可见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笔芯的重复利用问题。
另外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中性笔芯申请号 201010172303.3(授权公告号CN 101830136 B),它仍采用“贴片”这种活塞式的密封压缩设计,而活塞只能是用液态的硅油,所以此设计并未普及,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现有技术中未见能实现多次重复充墨且能进行正常书写,并且充墨操作简单的中性笔来减少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多次重复充墨且能进行正常书写,并且充墨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体积更适中、使用更方便的中性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重复充墨的中性笔,包括笔壳、笔头、笔盖,笔头连接笔壳,笔盖安装在笔头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连接并安装在笔头和笔壳内的笔尖、单通墨阀、储墨器、抽墨装置,所述单通墨阀由漏墨盘、密封墨盘叠加组成,漏墨盘上设置有漏墨孔。
进一步的,所述漏墨盘上的漏墨孔设置三个,沿圆柱形中心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储墨器为压缩式储墨器,采用软质塑料折叠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抽墨装置包括一端与储墨器连接的单向限位阀和与单向限位阀另一端连接的抽墨控制线,所述笔壳在与笔头连接的另一端上开有出线孔,抽墨控制线的另一端从笔壳的出线孔穿出。
更进一步的,所述出线孔设置在笔壳端面中心,端面圆周上开有拉线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限位阀包括阀体和安装在阀体上的限位块,限位块截面为扇形,其扇面与阀体活动连接,限位块弧形端面一半设置为光滑面,一半设置为粗糙面,光滑面朝向笔尖方向,粗糙面背离笔尖方向。
更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由两个半圆形阀块,和设置在一个半圆形阀块上的嵌块以及对应设置在另一个半圆形阀块上的嵌槽插接组成,在阀块上设置有容纳限位块的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综合了中性笔的书写舒适,携带方便的优势和钢笔可重复吸墨的优势,在中性笔墨水用完时将笔头放入墨水中拉动抽墨控制线即可完成抽墨;充墨操作简单、笔芯可多次重复使用,减少了笔芯浪费和造成的环境的污染;适当缩短笔的长度,增大储墨器储墨空间,体积更适中、书写更舒适、携带方便并且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限位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笔盖,2、笔头,3、笔壳,4、笔尖, 5、单通墨阀,51、漏墨盘,52、密封墨盘,6、储墨器,7、单向限位阀,71、阀体,72、限位块,73、光滑面,74、粗糙面,75、嵌块,8、抽墨控制线,9、出线孔,10、拉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重复充墨的中性笔,包括笔壳3、笔头2、笔盖1,笔头2连接笔壳3,笔盖1安装在笔头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连接并安装在笔头2和笔壳3内的笔尖4、单通墨阀5、储墨器6、抽墨装置;所述单通墨阀5由漏墨盘51、密封墨盘52叠加组成,漏墨盘51上设置有漏墨孔。
所述漏墨盘51上的漏墨孔设置三个,沿圆柱形中心均匀分布。漏墨孔设置的数量从方便加工和漏墨及吸墨的效果考虑,设置三个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雨鑫,未经贺雨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93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地轨车转向装置
- 下一篇:玻璃瓶理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