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电子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9842.X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8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海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74 | 分类号: | H03K17/7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王玉国;陈忠辉 |
地址: | 215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电子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电子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缆的局放故障定位(OWTS),电机的局放及介质损耗测量,干式电抗器的匝间缺陷检测,户外变压器的操作波电源,等测试仪器的核心原理都是采用衰减振荡波进行测试需要的参数,其中要产生衰减振荡波都会用到核心部件(高压电子开关),高压电子开关的目的是对已经充电好的容性负载进行瞬间发电,通过电感进行衰减振荡。由于电缆电压等级和干式电抗器电压等级越来越高,导致起始放电电压也越来越高,所以对高压电子开关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在高电压等级的电子开关只是在原理上进行研究,还没有企业转化为产品。
现有的获取电源的技术是采用互感变压器取电的方式,原理是通大电流,用穿心的变压器取电源然后直流变换,得到可控硅的驱动电压和驱动电流;其缺点为体积大,随着母线电压等级的提高绝缘难以处理,由于磁环上获取电源需要高频电源,则对系统做局放测试时增加了内部干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压电子开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高压电子开关装置,由若干层串联的高压电子开关叠加组成,其中,高压电子开关由可控硅、续流二极管、均压电阻、门极驱动装置及光纤接收装置组成,所述可控硅并联有续流二极管,可控硅还并联有均压电阻,所述可控硅的门极通过门极驱动装置与光纤接受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高压电子开关装置,所述高压电子开关与高压电子开关之间通过金属隔板分隔。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高压电子开关装置,所述金属隔板与金属隔板之间安装有绝缘立杆。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高压电子开关装置,所述门极驱动装置由门极驱动板及光纤接收头板组成,其中,门极驱动板上接有门极接头,门极驱动板上的门极接头与光纤接收头板上安装有的光纤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能解决多级可控硅的串联均压和导通同步性;且还能解决在高压下每级可控硅的驱动所需电源及隔离驱动。该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且还能根据需要可以无限的提高电压等级,对系统做局放测试没有干扰;可以根据实际振荡波的衰减率计算最大衰减时间,确定合适的参数同样可以满足每次衰减振荡的电源容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2:高压电子开关原理结构电路图;
图3:高压电子开关获取电源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高压电子开关装置,由若干层串联的高压电子开关9叠加组成,其中,高压电子开关9由可控硅1、续流二极管2、均压电阻6、门极驱动装置及光纤接收装置组成,可控硅1并联有续流二极管2,可控硅1还并联有均压电阻6,可控硅1的门极通过门极驱动装置与光纤接受装置10相连接。
门极驱动装置由门极驱动板3及光纤接收头板4组成,其中,门极驱动板3上接有门极接头,门极驱动板3上的门极接头与光纤接收头板4上安装有的光纤8相连接。
高压电子开关9与高压电子开关9之间通过金属隔板分隔5,且金属隔板5与金属隔板5之间安装有绝缘立杆7。
其中:
1)、可控硅1和续流二极管2:根据负载的大小计算最大峰值电流选用适当电流等级的可控硅1和续流二极管2;
2)、均压电阻6:均压电阻6有两个功能,第一为保证每级电压基本一致,第二提供每级的驱动电源;
3)、门级驱动装置由门极驱动板3及光纤接收头板4组成:完成功能为在母线上获取电源,光纤接收信号并整形和驱动可控硅1
4)、光纤接收装置10:现有的光纤接收装置10都含有信号的调制,功耗都在5mA左右,由于在母线上获取的电源容量小,门极驱动板3上的元器件都采用微功耗,而且光纤接收装置10只能采用普通的OC门输出的接收管降低功耗。
在母线电压下直接获取电源,如图3所示,在直流升压过程中,HV为每级高压电压,通过均压电阻6对电容C1进行充电(根据RC充电曲线选取均压电阻6和电容C1的值),然后经二极管Q1稳压在5V电压。从而降低内部干扰。
其中,可控硅1和续流二极管2的参数选取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海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海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98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