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波法兰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9997.3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8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南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常超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265 | 分类号: | G01N29/265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法兰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波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超声波法兰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超声波探伤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探伤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探测焊缝、钢板或者钢管内部的狭缝,应用领域非常广。
随着社会发展,各行业之间配合也是越来越紧密,很少有公司能够做到一条龙生产,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对部分原材料设置成品零件进行采购,而IQC部门则是这些采购件的必经之地,对于特定的产品,都需要有专门的检测工具进行检测,而对于法兰探伤却没有专用的检测装置,一些大型的仪器比较占空间,且不利于存放,所以一般都是采用手持探头的方式对法兰进行探测,比较麻烦,测量数据也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且适用于法兰探测的超声波法兰探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声波法兰检测装置,包括支架、支撑杆、转臂、电缆线和超声波探头,所述支架设置在支撑杆底部,所述转臂与水平面平行,转臂上设有贯穿上下两端面的横向条形孔,以及贯穿左右两侧面的竖向条形孔,所述转臂一端固定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支撑杆下端,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支撑杆过盈配合,转臂沿第一轴承的轴心周向转动,所述超声波探头设置在竖向条形孔内,所述横向条形孔内设置有能使超声波探头固定的螺栓,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内圈与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外圈上固定有线环,所述电缆线穿过线环与超声波探头连接。
一般IQC都是通过手持探头的方式对法兰内部进行探测,而因为手持式不能很好地以圆周的形式进行探测,使得对法兰检测不完全,而有的公司甚至因为检测不方便,直接放弃了检测,给后期的产品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用一些较大的设备检测,使用起来也不方便,且不好整理,放在那里非常占地方。
为了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稳定,且可以让支架自由收缩,改变占地半径,增加该装置的适用范围,所述支架为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包括三根斜支撑脚和能使三斜支撑脚自由收缩的收缩架,所述三斜支撑脚的顶端均与支撑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收缩架固定在支撑杆底部且与三斜支撑脚固定连接。
为了使得线环和超声波探头协同工作,防止过度扭曲电缆线,所述线环和超声波探头在支撑杆的同侧。
为了方便使用,所述超声波探头为反射型探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超声波法兰检测装置通过采用旋转式支撑结构,使得超声波探头能够沿着几何圆周向旋转探测,还能够实现探测半径的增减,能够适用不同直径的法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波法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2.斜支撑脚,3.收缩架,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线环,7.转臂,8.超声波探头,9.螺栓,10.电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超声波法兰检测装置,包括支架、支撑杆1、转臂7、电缆线10和超声波探头8,所述支架设置在支撑杆1底部,所述转臂7与水平面平行,转臂7上设有贯穿上下两端面的横向条形孔,以及贯穿左右两侧面的竖向条形孔,所述转臂7一端固定有第一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4套设在支撑杆1下端,第一轴承4的内圈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转臂7沿第一轴承4的轴心周向转动,所述超声波探头8设置在竖向条形孔内,所述横向条形孔内设置有能使超声波探头8固定的螺栓9,所述支撑杆1顶部设置有第二轴承5,第二轴承5内圈与支撑杆1固定连接,第二轴承5外圈上固定有线环6,线环6可绕第二轴承5轴心周向旋转,所述电缆线10穿过线环6与超声波探头8连接。
一般IQC都是通过手持探头的方式对法兰内部进行探测,而因为手持式不能很好地以圆周的方式进行探测,使得对法兰检测不完全,而有的公司甚至因为检测不方便,直接放弃了检测,给后期的产品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用一些较大的设备检测,使用起来也不方便,且不好整理,放在那里非常占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常超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常超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99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