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复位突发式光接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0628.6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6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吕辉;黄楚云;徐国旺;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60 | 分类号: | H04B10/6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王汛琳 |
地址: | 43006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突发 接收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接收电路,具体的为一种自复位突发式光接收电路。
背景技术
公知,PON(无源光网络)作为用户大带宽接入的首选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部署在全球各地的宽带接入网中,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部署成本低且灵活性高的大带宽传送手段。随着“光进铜退”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宽带战略的提出,国内外的FTTH(光纤到户)得到了大规模部署并继续保持井喷的态势。
OLT(光线路终端)光电接口模块是PON系统的核心零部件,突发模式接收技术是该模块的核心技术,该技术一直以来被国外极少数厂商掌握和垄断,导致该光电模块的部署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提高了宽带接入网的建设成本。目前PON系统主要采用GPON(千兆无源光网络)和EPON(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两种方式,GPON具有前导码短、开销少的优点,因此效率极高,但需要外置复位信号配合工作。EPON具有结构简单技术成熟的优点,但由于没有外置复位信号,前导码必须达到一定的长度才能保证突发接收电平的稳定,这也带来开销大的缺点。
在现今广泛采用的交流耦合方式光接收机中,位于光模块限放电路输入端的共模电平必须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电平稳定,单纯依靠电路自身的RC网络的自然充放电时间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必须采用外加的复位信号强制缩短电平稳定时间。
但一些EPON使用者要求缩短前导码长度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这就要求光模块能够在较短的前导码条件下电平也能快速稳定,一般采取减小耦合电容容值的方法,但这会引入灵敏度代价而降低突发接收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复位突发式光接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突发式跨阻放大器、RC网络、突发式限幅放大器、延时电路和开关电路,所述的开关电路与RC网络连接。
所述的RC网络包括电容C1、C2,电阻R1、R2、R3和R4,所述的电容C1、C2一端与突发式跨阻放大器连接,电容C1另一端连接并联的电阻R1、R4,电容C2另一端连接并联的电阻R2、R3,所述的R1、R2接入Vref,R3、R4经开关电路接入Vref。
所述的突发式限幅放大器是SY88149型突发式限幅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限幅放大器输出的信号作为开关电路的使能信号,通过延时电路的调整,控制小时间常数RC网络在前导码期间进行快速充放电,使突发接收机在较短前导码条件下也能稳定地建立阈值电平;在有效数据期间断开快速充放电电路,保证高低频信号能顺利通过交流耦合电容;该突发接收电路结构简单,无需外置复杂的复位时序信号,能有效提高上行突发信号的带宽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突发式跨阻放大器;20—RC网络;30—突发式限幅放大器;40—延时电路;50—开关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方案,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但该描述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一种自复位突发式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突发式跨阻放大器10、RC网络20、突发式限幅放大器30、延时电路40和开关电路50,所述的开关电路50与RC网络20连接。
所述的RC网络20包括电容C1、C2,电阻R1、R2、R3和R4,所述的电容C1、C2一端与突发式跨阻放大器10连接,电容C1另一端连接并联的电阻R1、R4,电容C2另一端连接并联的电阻R2、R3,所述的R1、R2接入Vref,R3、R4经开关电路50接入Vref,所述的Vref为同一个参考电压源。
对所述突发式限幅放大器30的选取有一定的要求,SD信号要求能快速翻转(比如SY88149,SD信号起来只需要几个纳秒,在无光输入时能在几十个纳秒内复位,远远满足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对前导码长度和防护时间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自复位突发接收电路结构的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06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传通讯电路板与主控板分离的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光纤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