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制动毂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0986.7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4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荣;吴红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安琪儿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L1/00 | 分类号: | B62L1/00;F16D6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吕军林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尤其涉及摩托车上的,对摩托车实现制动的制动毂上的毂盖。
背景技术
摩托车在行进过程中,遇有紧急情况需要进行制动。现有摩托车上的制动毂分为前制动毂和后制动毂,前制动毂通过制动拉线与车龙头上的制动把手相联接,后制动毂通过制动拉线与脚刹柄相联接。现有绝大多数摩托车上的制动方式均是分开的,即一种是脚制动,另一种是手制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220058715.9)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刹车装置及其摩托车,包括前轮制动组件、后轮制动组件和将制动力可调性分配至前轮制动组件及后轮制动组件的制动缸总成;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缸体总成的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分配制动输出,并利用现有的转换模式输出至前轮制动组件和后轮制动组件,能够合理分配前轮制动组件和后轮制动组件的制动力分配,易于达到既定的联动效果,提高附着系数利用率,增大制动减速度,缩短制动距离;同时,本系统结构简单,反应灵敏,易于根据所需的制动力分配进行调整,增加了摩托车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上述的这种刹车装置也是分为前轮制动和后轮制动,在进行制动操作时,它们可以是单独使用,即仅进行脚制动或仅进行手制动;也可以是配合使用,即脚制动和手制动同时使用。这种刹车装置一方面需要两套制动组件,结构相对较为复杂,易增加车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在制动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制动拉线断开而引起制动失灵;再者,在进行手制动时,由于是前轮制动,这对行车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人体的生理特点,遇紧急情况时,手的反应速度一般要快于脚的反应速度,因此在更多的情况下习惯使用手制动,即采用前轮制动,前轮制动的摩托车的稳定性要远小于后轮制动的摩托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制动毂盖,带有该制动毂盖的摩托车的行车安全性好,使摩托车的制动方便。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制动毂盖,毂盖上设有中轴孔,摇臂的内端部固定在转轴上,转轴偏心地设置在毂盖上并穿过毂盖,其特征在于,毂盖的外端侧设有两个销孔,两个销孔在摇臂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两个销孔分别与两根制动拉线相联接。带有本制动毂盖的摩托车制动毂一般是设置在摩托车的后轮中轴位置处,使得摩托车以后轮制动的方式进行制动。所述的两个销孔与两根制动拉线相联接,这两根制动拉线的另一端分别与摩托车龙头上的制动把手和脚刹柄相固连,摩托车进行制动时,脚刹和手刹可同时进行制动。摇臂的内端部偏心地位于毂盖上,摇臂的长度可以做得尽量长;由于摇臂力臂加长,制动时刹车手感更轻盈。
作为优选,在摇臂内对应于每个销孔均设置有一个穿线孔,穿线孔与销孔相交,制动拉线穿过穿线孔,制动拉线的外端部固连有塞块,塞块用于卡接在穿线孔内。通过塞块实现制动拉线与摇臂相联接,便于制动拉线对摇臂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制动拉线上固连有卡销,卡销间隙地插接在销孔内。设置的卡销也可以实现制动拉线对摇臂的作用,可以提高制动拉线与摇臂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制动时的工作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销孔为腰形孔。在进行单独制动时,即单独进行手刹或脚刹时,另一根制动拉线上的卡销可以在腰形孔内滑动,摇臂的动作不会对另一根制动拉线带来影响。
作为优选,在毂盖的表面上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内间隔地设有两个定位孔,两根制动拉线分别间隙地穿过两个定位孔。通过设置定位块,一方面方便对制动拉线进行联接固定,另一方面,在定位块与摇臂之间,制动拉线能够处于正确的工作位置上,便于制动拉线以正确的方向对摇臂进行拉动。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中轴孔和定位块中下侧位置处的定位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这方便对制动毂进行设置,便于利用制动拉线对摇臂进行拉动,并使得制动拉线对摇臂的拉动显得轻便。
作为优选,在摇臂外端侧与定位块之间设有两根复位弹簧,两根制动拉线分别穿过两根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在摇臂与定位块上。利用复位弹簧对摇臂进行复位,以便及时松开制动毂以解除对摩托车的制动,便于保证制动毂的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安琪儿车业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安琪儿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0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电两用三轮车动力结构
- 下一篇:由铝型材加工成的折叠把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