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1487.X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5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董有;谢建明;马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0 | 分类号: | E04G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既有 建筑 之间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属于加固改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建设规划不断求新,生产不断发展,人们对既有的各类生产、生活用房的使用功能和条件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其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样必然会有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改造的工程。
目前,在我国旧房改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发展和经营需要,需将相邻两建筑连接为一体,来增加使用面积或使行走方便。特别是商场、医院和学校等建筑,但考虑到两相邻建筑及新增连接部分的结构形式不同,其固有频率、振幅不同,受温度、地震或其他较强的振动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形不同,两相邻建筑容易产生结构破坏,甚至发生倒塌事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用滑动橡胶支座作为两相邻建筑的连接节点,解决了具有不同固有频率、振幅的两栋建筑在结构连接后收到地震或其他较强振动时产生结构破坏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包括相邻的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所述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排框架柱,所述框架柱上设置有外包钢板,框架柱与外包钢板之间采用化学锚栓进行连接,外包钢板一侧焊接有牛腿,主钢梁设置在牛腿上,主钢梁与牛腿之间采用滑动橡胶支座作为连接节点,各个主钢梁之间采用井字形相互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一新增连接部分,从而将相邻的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连接起来。
所述外包钢板厚度为20mm。
所述主钢梁为工字钢。
所述框架柱上的牛腿为一层或多层。进一步地,每层牛腿上表面标高一致。
所述外包钢板四个面上均交叉设置有多根化学锚栓。
所述主钢梁底面与滑动橡胶支座顶面之间采用螺栓固定。
所述化学锚栓直径为20mm。
所述新增连接部分上铺设有钢板或混凝土预制板。
上述既有建筑之间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首先加固框架柱的基础,以满足承担上部新增连接部分的荷载;
步骤二:在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相对侧的框架柱上相应设计位置设置外包钢板,并用化学锚栓将其与框架柱连接;
步骤三:在外包钢板一侧焊接牛腿,牛腿标高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步骤四:在牛腿上安装滑动橡胶支座,各滑动橡胶支座应准确就位,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避免滑动橡胶支座出现偏心受压现象;
步骤五:在各滑动橡胶支座上安装主钢梁;主钢梁安装时,为防止主钢梁与滑动橡胶支座发生横向滑移,需先用木质三角垫块在主钢梁两侧临时定位支撑,待主钢梁安装工作全部完毕后拆除;
步骤六:将各个牛腿上的主钢梁之间采用井字形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一新增连接部分,将相邻的已有建筑甲和已有建筑乙连接起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两相邻不同建筑连接的难题,采用滑动橡胶支座不仅可使支座节点在不出现大的压缩变形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承载力,而且协同两相邻建筑的固有振幅、频率,从而消除或减小温度、变形应力对原结构的破坏,同时又可均衡下部支撑结构的受力状态,且该方法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使用时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增牛腿示意图;
图3为新增牛腿轴测图;
图4为节点连接示意图;
图中:1、已有建筑甲;2、已有建筑乙;3、框架柱;4、外包钢板;5、化学锚栓;6、牛腿;7、主钢梁;8、滑动橡胶支座;9、新增连接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14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一体化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LED天花灯用散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