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径可调硬质合金焊接铰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2152.X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8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兴;刘树军;李素真;袁静;张观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泰丰制动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7/04 | 分类号: | B23D77/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树祥 |
地址: | 2627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可调 硬质合金 焊接 铰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直径硬质合金焊接铰刀,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铰孔直径可调节的硬质合金焊接铰刀,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硬质合金焊接铰刀由于许用切削速度高、使用寿命长而在目前的机械零件孔系的精加工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目前市场所售硬质合金焊接铰刀直径都不可调,加工一定数量的工件后由于硬质合金切削刃的磨损而使加工后的孔径小于规定要求尺寸而报废,从而使加工成本增高并造成了宝贵的硬质合金材料的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实用可靠的铰孔直径可调的硬质合金焊接铰刀,以降低机械工件的铰削加工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径可调硬质合金焊接铰刀,包括铰刀本体,所述铰刀本体的头部外圆周上均匀焊接有若干个硬质合金刀片,所述铰刀本体的头部中心位置沿轴线方向设有一锥形孔,所述锥型孔内装配带相同锥度的直径调节芯轴,铰刀本体与直径调节芯轴之间采用锥度过盈配合。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为了铰刀直径调节顺利,铰刀本体靠近锥型孔的底部的位置径向设有排气孔。
进一步优化:锥型孔的锥度为1:20,采用相应尺寸的标准锥度铰刀加工而成。
铰刀加工一定数量的工件后由于硬质合金切削刃的磨损而使加工后的孔径小于规定要求尺寸时,固定铰刀本体,敲击直径调节芯轴使铰刀本体与直径调节芯轴接触处发生弹性变形,焊接的硬质合金刀片沿径向微量外移,结合直径测量和高度尺寸的变化量可确定此铰刀扩大后的直径。同时,人工用金刚石锉刀等工具适当修整磨损后的硬质合金刀片切削刃经试加工合格后便可重新用于零件的加工。
上述方案中,直径调节芯轴粗加工并经淬火处理后在外圆磨床上进行磨削加工完成,加工中与所述硬质合金焊接铰刀头部的锥度内孔配研以保证直径调节芯轴外圆与锥度内孔的接触面积不小于8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硬质合金焊接铰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铰刀本体;2-直径调节芯轴;3-硬质合金刀片;4-排气孔;5-锥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直径可调硬质合金焊接铰刀,包括铰刀本体1,所述铰刀本体1的头部外圆周上均匀焊接有若干个硬质合金刀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本体1的头部中心位置沿轴线方向设有一锥型孔5,所述锥形孔5内装配带相同锥度的直径调节芯轴2,铰刀本体1与直径调节芯轴2之间采用锥度过盈配合。
锥形孔5的锥度为1:20,采用相应尺寸的标准锥度铰刀精加工而成;为了铰刀直径调节顺利,铰刀本体1上靠近锥形孔5的底部的位置径向设有排气孔4。
加工直径调节芯轴2时,直径调节芯轴粗车并经淬火处理后在外圆磨床上进行磨削加工完成,磨削加工时与所述硬质合金焊接铰刀本体1头部的锥形孔配研以保证直径调节芯轴2外圆与锥度内孔的接触面积不小于80%。
此铰刀加工一定数量的工件后由于硬质合金切削刃的磨损而使加工后的孔径小于规定要求尺寸时,固定铰刀本体1,用铜棒等工具敲击直径调节芯轴2向铰刀本体1锥形孔5内移动,使铰刀本体与直径调节芯轴接触处发生弹性变形,焊接的硬质合金刀片3沿径向微量外移,结合直径测量和高度尺寸H的变化量可确定此铰刀扩大后的直径。所述焊接硬质合金铰刀直径调节时的直径变化规律是:H尺寸每减少1mm,铰刀直径理论上增大0.05mm。
同时,人工用金刚石锉刀等工具适当修整磨损后的硬质合金刀片切削刃经试加工合格后便可重新用于零件的加工。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铰刀本体1连接部位不局限于直柄,还可以根据加工设备或刀柄的要求将其连接部位加工成相应的莫氏锥柄等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泰丰制动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泰丰制动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21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开窗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撞梁吸能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