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用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3522.1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1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民;陈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中冠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H01B7/02;H01B13/02;H01B13/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交流 充电 系统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尤其是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用电缆。
背景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表示,国家电网基本确定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3个领域,分别是直流特高压、电动车充换电设施和抽水蓄能电站,目前正在制定具体方案。
电动汽车,一直被看作是下一代汽车的发展趋势。在北上广这三大城市,由于交通拥堵,纷纷通过车牌进行购车限制。不过由于电动车的环保作用,政府从上层支持电动车,因此北上广等大城市都有相关政策,进入其相关名录的电动车可以直接获得车牌,这一点从政策方面刺激了电动车的需求。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速度高于下降速度,最终车主承受的是越来越高的油价,电动车可以代替部分汽油柴油的消耗,降低了这部分成本。
作为电动汽车的“加油站”,充电桩建设的全面开展,无疑会提供巨大的市场。
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电缆为普通软电缆,其功能和性能无法满足要求,也不具备信号控制传输功能,导致充电不便,效率低下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用电缆,从而使其具有环保、防腐蚀、抗紫外线、柔软性能优异、耐摩擦、耐碾压、传输动力的优点,同时兼有传输信号作用的汽车充电电缆。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用电缆,包括缆芯,所述缆芯通过三相动力线芯、接地线芯、辅助线芯和信号传输单元绞合而成,单根三相动力线芯的结构为:包括三相线芯导体,所述三相线芯导体的外围通过三相线芯隔离层包裹有三相线芯绝缘层;所述接地线芯和辅助线芯采用与三相动力线芯相同的结构;所述信号传输单元的结构为:包括信号控制线芯导体,信号控制线芯导体的外围包裹有信号控制线芯绝缘层、绕包带、信号控制单元屏蔽层和绕包层;所述绞合的缆芯中间间隙处有填充麻绳,所述缆芯的外围依次包裹有无纺布带、内护层、屏蔽层和外护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三相动力线芯、接地线芯和辅助线芯的导体均采用直径为0.20mm~0.30mm的镀锡铜丝。
所述信号控制线芯导体采用直径为0.15mm的镀锡铜丝成股绞合而成。
所述无纺布带的重叠率大于等于50%。
所述内护层采用氯丁橡胶材料。
所述屏蔽层是直径为0.15mm~0.30mm镀锡铜丝编织层,所述屏蔽层的覆盖率大于等于80%。
所述外护层采用挤包的氯丁橡胶材料。
所述辅助线芯的直径小于三相动力线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制作方便,成本低,功能强大,使用可靠性好。
本发明适用于充电桩与电动汽车的之间连接,也可用于便携式充电装置与充电电源之间的连接,具有输电和传输信号两种功能。
本发明所述的三相动力线芯、接地线芯、辅助线芯的导体均采用直径为0.20mm~0.30mm的镀锡铜丝成股绞合后按照既定的规则复绞而成,成股绞合的绞合方向与复绞合的绞合方向一致,成股绞合的节距和直径的比为13~15,复绞的节距和直径的比为6~8,这样的工艺方式可以使电缆线芯的外径减小,从而减小整个电缆的外径,且电缆的弯曲度、柔软性高。
本发明所述的信号控制线芯的导体采用直径为0.15mm的镀锡铜丝成股绞合即可,也能得到使电缆线芯的外径减小,从而减小整个电缆的外径,且电缆的弯曲度、柔软性高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绞合好的导体外绕包一层厚度为0.05mm的高强度聚酯薄膜带,绕包方式为重叠绕包,重叠率为20%~50%,起到了隔离导体与绝缘层作用,且使得导体绞合紧凑、缩小外径。
本发明所述的绕包层外挤包一层乙丙橡胶作为绝缘层,乙丙橡胶作为绝缘层,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优异,且弹性极好,耐汽车碾压。
本发明所述的信号控制绝缘线芯左向绞合成缆,绞合的节距和直径比为8~10,绞合的缆芯外重叠绕包一层高强度的聚酯薄膜,绕包层外设置一层由直径为0.12mm镀锡铜丝编织的屏蔽层,编织层的覆盖率大于等于85%,这样可以使外界磁场或电场对信号传输不造成任何干扰,同样控制信号的传输对外界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屏蔽层外再重叠绕包一层聚酯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中冠电缆有限公司,未经铜陵中冠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35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防雷击光电复合缆
- 下一篇:一种软导体变频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