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轧试验机轧辊与轴承座拆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3760.2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2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念;陈子宏;甘晓龙;肖海明;曾永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1/10 | 分类号: | B21B31/10;B23P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8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轧 试验 轧辊 轴承 拆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轧试验机轧辊与轴承座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冷轧技术领域,直拉式冷轧试验机适合冷轧碳钢、硅钢和低合金钢等产品开发和工艺研究。直拉式冷轧试验机主要用于对单片轧件进行冷轧试验,在冷轧试验过程中,直拉式冷轧试验机通过液压缸对轧件施加张力并进行恒张力控制,以保证轧件板形,方便进行延伸率测量。由于在冷轧试验过程中轧辊表面会出现磨损的情况,为了保证钢板表面质量,需要定期分离轧辊与轴承座,磨削轧辊表面。目前,主要利用人工强制施加外力的方法对冷轧试验机轧辊与轴承座进行拆卸,由于冷轧机装配精度较高,轧辊与轴承采用过盈配合,拆卸过程复杂、操作难度大,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够方便、快捷的将冷轧试验机轧辊与轴承座分离的冷轧试验机轧辊与轴承座拆卸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轧试验机轧辊与轴承座拆卸装置,包括:后座、千斤顶、千斤顶定位单元、左止退板、右止退板、轧辊托架及底板。所述后座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千斤顶定位单元设置在所述后座的前侧,且所述千斤顶定位单元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千斤顶定位单元上,且所述千斤顶的尾端与所述后座的前端面抵接。所述左止退板与所述右止退板之间间隔预定距离相对设置在所述千斤顶的前侧,所述左止退板和所述右止退板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且所述左止退板和所述右止退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后座互相平行;所述左止退板和所述右止退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预定距离不小于所述轧辊的直径。用于支撑轧辊的所述轧辊托架设置在所述左止退板和所述右止退板的前侧的底板上;插入有轧辊的轴承座的前端面与左止退板和右止退板的后端面分别抵接,且所述轧辊穿过所述左止退板和所述右止退板之间的空隙被所述轧辊托架支撑,所述轧辊插入在所述轴承座中的一端与所述千斤顶的伸出端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轧辊中心线与所述千斤顶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个后座加强筋;所述后座加强筋与所述后座的后端面及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座加强筋为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后座加强筋为两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左止退板加强筋和右止退板加强筋;所述左止退板加强筋分别与所述左止退板的前端面及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右止退板加强筋分别与所述右止退板的前端面及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止退板加强筋和所述右止退板加强筋为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千斤顶定位单元包括:前卡板和后卡板;所述前卡板和所述后卡板的上端设置有弧状凹槽;所述前卡板和所述后卡板设置在所述后座的前侧,所述前卡板和所述后卡板互相平行,且所述前卡板和所述后卡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千斤顶放置在所述前卡板和所述后卡板上的弧状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后座、千斤顶、千斤顶定位单元、左止退板、右止退板、轧辊托架、底板、后座加强筋、左止退板加强筋、右止退板加强筋、前卡板和所述后卡板均采用50mm厚的钢板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千斤顶为32t的螺旋式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轧试验机轧辊与轴承座拆卸装置,采用了后座、千斤顶、轧辊托架、左止退板、右止退板等部件,将轧辊放置在轧辊托架上,左止退板和右止退板对与轧辊连接的轴承座起限位作用,通过千斤顶对轧辊的推动,可以方便快捷的将冷轧试验机轧辊与轴承座分离,操作简单,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轧试验机轧辊与轴承座拆卸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轧试验机轧辊与轴承座拆卸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轧试验机轧辊与轴承座拆卸装置局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轧辊托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37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