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T/R模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4182.4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1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管玉静;袁向秋;吴凤鼎;李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03 | 分类号: | G01S7/03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熊晓果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源相控阵雷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源相控阵雷达T/R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30年代雷达问世以来,雷达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了高速发展,90年代以后,有源相控阵雷达已成为雷达发展中的主流。每部有源相控阵雷达中,包含多个数量的T/R组件,它既完成接收任务又完成发射任务,还对天线进行相位扫描。每一个T/R组件就相当于一个普通雷达的高频头,既包含有发射功率放大器,又有低噪声放大器、移相器及波束控制电路等功能电路。作为有源相控阵雷达核心部件之一的T/R组件,随着现代科技对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T/R组件的各个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R组件要求集成度高、一致性好、体积小、重量轻,能适应不同的工作平台和环境。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人设计的T/R模块包括用于安装电路及功能模块的壳体1,壳体1内部焊有能够将模块内热量快速导出的热管2,壳体1由正反两面相互对称的金属结构板3组成,结构板3的表面布置有LTCC模块31、波控子板32、高频基板等功能模板,壳体1内部为用来容纳电子元器件以及双探针波导34的中空腔体。为了根据有源相控阵天线阵面布局要求对T/R模块进行扩展,发明人将多种规格形式的T/R模块随意组合成各种形状、尺寸的天线阵面,但在组合时如何对本发明的多个不同尺寸的T/R模块组合结构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中并未给出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T/R模块结构,使得将多种规格形式的T/R模块随意组合成各种形状、尺寸的天线阵面时可对多个不同尺寸的T/R模块组合结构进行良好的固定。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T/R模块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T/R模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T/R模块两侧对称且依次设有至少一个T/R模块,第一T/R模块及其每一侧设置的T/R模块尺寸依次减小预定值,所有T/R模块组成的结构件两端呈阶梯状结构;还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卡件,所述中空腔体具有与所述所有T/R模块组成的结构件适配卡紧的阶梯结构。
在将多种规格形式的T/R模块随意组合成各种形状、尺寸的天线阵面时,所有T/R模块组成的结构件两端都会呈阶梯状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中空腔体的卡件,该中空腔体具有与所述所有T/R模块组成的结构件适配卡紧的阶梯结构,利用该卡件很好的固定多个T/R模块。
优选的,所述卡件为圆柱形卡件,内部开设有中空腔体。
优选的,所述圆柱形卡件由对称的两个半圆柱形构成。安装固定时两部分可拆卸再连接,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中空腔体的卡件,该中空腔体具有与所述所有T/R模块组成的结构件适配卡紧的阶梯结构,在将多种规格形式的T/R模块随意组合成各种形状、尺寸的天线阵面时,所有T/R模块组成的结构件两端都会呈阶梯状结构,利用该卡件很好的固定多个T/R模块组合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T/R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T/R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所示的T/R模块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T/R模块1,本实施例中以10个第一T/R模块1为例,10个第一T/R模块1尺寸结构相同,其两侧分别对称且依次紧密贴合设有至少一个T/R模块1,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每侧以4个T/R模块1为例说明,其中每两个为一组且尺寸结构相同,10个第一T/R模块1及其每一侧设置的两组T/R模块1尺寸依次减小预定值,即可根据不同设计需要选择不同规格尺寸T/R模块1进行组合,所有T/R模块1组成的结构件两端呈阶梯状结构,还包括具有中空腔体41的卡件4,参见图3,所述中空腔体41具有与所述所有T/R模块1组成的结构件适配卡紧的阶梯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41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