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4451.7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5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3/021 | 分类号: | F01N3/021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2004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净化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特别是在室内,如车间,一般会安装管道式尾气收集处理装置或会使用移动式尾气收集处理装置。但是有些地方,如室内展厅、比赛场所等,会不便于安装或使用这些装置,因为这里情况是人较多、车较少、发动机运行时间很短暂,能给尾气带个“口罩”就好。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于携带和使用、且符合室内场所对汽车尾气处理要求的汽车尾气净化过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和使用、且符合室内场所对汽车尾气处理要求的汽车尾气净化过滤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管的底部设有水分收集器,水分收集器的底部设有排水装置,连接管的一端与过滤器连接,所述的过滤器包括净化过滤层、隔离层和另一隔离层,净化过滤层的两端分别贴附有隔离层和另一隔离层。
所述的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汽车尾气管连接。
所述的净化过滤层为多微孔性含炭过滤层。
所述的连接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的过滤器的直径。
所述的连接管的直径为60毫米,所述的过滤器的直径为75毫米。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设计了便携式的汽车尾气净化过滤装置结构,过滤器对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碳氧化合物、烟尘、挥发性烃类等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对尾气进行净化,从而符合临时室内使用场所对汽车尾气处理要求;使用时只需将汽车尾气净化过滤装置连接管直接套在汽车尾气管上,十分方便;汽车尾气净化过滤装置的尺寸小,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参见图1和图2,1为连接管;2为水分收集器;3为净化过滤层;4为隔离层;5为另一隔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过滤装置。连接管1的底部设有水分收集器2,水分收集器2的底部设有排水装置,连接管1的一端与过滤器连接,所述的过滤器包括净化过滤层3、隔离层4和另一隔离层5,净化过滤层3的两端分别贴附有隔离层4和另一隔离层5。
本实用新型中,净化过滤层3为多微孔性含炭过滤层。多微孔性含炭过滤层的主要过滤材料为多微孔性的含炭物质。多微孔性的含炭物质能过滤吸收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碳氧化合物、烟尘、挥发性烃类等有害物质,达到对尾气进行净化的作用。
为了使连接管1收集到的尾气能够全部进入过滤器进行过滤,连接管1的直径小于过滤器的直径,具体来说,连接管1的直径为60毫米,过滤器的直径为75毫米。
连接管1的长度为150毫米,过滤器的长度为120毫米。本实用新型的总长度仅为270毫米,最大直径仅为75毫米,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连接管1的另一端套在汽车尾气管上,使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尾气管排气口,尾气通过连接管1的引导,流向过滤器,过滤器对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碳氧化合物、烟尘、挥发性烃类等有害物质进行吸收,从而达到对尾气进行净化的作用。
此外,流经连接管1的尾气中的部分水蒸气经空气冷却后还原成的水滴,水滴流入并汇集到水分收集器集2内,当水分收集器集2达到饱和时,将水分收集器集2底部的排水装置打开,将水分收集器集2的水排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汽车尾气净化过滤装置,能对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碳氧化合物、烟尘、挥发性烃类等有害物质进行吸收,从而符合排放净化要求;汽车尾气净化过滤装置的结构尺寸小巧,便于携带,适合在室内场所的汽车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44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