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轿门开门防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5247.7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3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霍俊超;吕智强;邓浩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24 | 分类号: | B66B13/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培培 |
地址: | 5114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轿门 开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轿门开门防夹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电梯门一般都配备有关门防夹保护装置,例如安全触板和光幕等,在轿门关闭过程中安全触板接触到人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并且令触板提升时,电梯门的凸轮机构压动开关动作,将门电机电路切断,使门电机先停转后反转,将轿门到极限位置再重新关上。
但目前的电梯门都没有配备轿门开门防夹装置。当轿厢内的乘客较多时,部分站位靠近轿门板的乘客会用手掌压靠门板,当轿门打开时,因部分电梯的轿门门套与轿门门板的间隙较大(例如门套或门板已有轻微变形),乘客的手指或部分物品会随着轿门的运动进入缝隙,可能会对乘客的手指造成意外夹伤。因小孩将手指伸进轿门与门套之间的缝隙,手指被夹伤的事件也多次发生。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轿门开启过程中,乘客手指伸进轿门与门套之间的缝隙而被夹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梯轿门开门防夹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轿门开门防夹装置,包括轿门门板,固定轿门门套,设置在所述轿门门板和固定轿门门套间可转动的活动轿门门套,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动轿门门套转动范围内的微动开关,与所述微动开关连接的门电机,所述微动开关固设于所述固定轿门门套上。
轿门门板开启时,若有乘客的手指或其他物体伸进了轿门与门套之间的间隙中,轿门门板的拖曳力使手指或物品随门板运动并推使活动轿门门套转动,此时活动轿门门套会压下微动开关,使与微动开关连接的门电机停止运转,以避免乘客手指被夹伤或将其他物品损坏。
下面对其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优选的是,所述微动开关具有开关触动件,在异常情况下活动轿门门套转动并与所述开关触动件抵接。活动轿门门套转动到一定位置,会挤压开关触动件,从而使微动开关动作,停止与微动开关连接的门电机动作,使轿门门板停止运动。
优选的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轿门门板上的防误动作止动件,在轿门门板关闭时,所述防误动作止动件与所述活动轿门门套接触。防止电梯轿门门板关闭时,乘客按压到活动轿门门套的边缘而使其发生转动,从而发生误操作的情形。
优选的是,所述活动轿门门套设置有转动轴,以及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的扭转弹簧。设置转动轴便于转动活动轿门门套,扭转弹簧能够方便将转动过的活动轿门门套复位。
优选的是,所述转动轴一端固定于电梯轿门地坎,其另一端固定于电梯轿门顶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能够防止乘客的手在轿门打开时被意外夹伤,可提高门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开发轿门开启的防夹装置将有望成为电梯门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轿门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轿门正常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轿门异常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轿门门板,200-活动轿门门套,210-转动轴,220-扭转弹簧,300-固定轿门门套,400-微动开关,410-开关触动件,500-防误动作止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电梯轿门开门防夹装置,包括轿门门板100,固定轿门门套300,设置在轿门门板100和固定轿门门套300间可转动的活动轿门门套200,以及设置在活动轿门门套200转动范围内的微动开关400,与微动开关400连接的门电机(图中未示出,可驱动轿门门板100开闭),微动开关400固设于固定轿门门套300上,该微动开关400不会随轿门门板100运动。
该装置的活动轿门门套200为可转动体,其高度最高不超过门灯横梁的位置,最低不低于轿门地坎位置。且活动轿门门套200上设置有转动轴210,以及套设在转动轴210上的扭转弹簧220,扭转弹簧220的内径大于转动轴210的外径。转动轴210一端固定于电梯轿门地坎,其另一端固定于电梯轿门顶部。该扭转弹簧220能使活动轿门门套200复位到与固定轿门门套300在同一个平面或平行的位置,并垂直于轿门门板100的隔开轿门与电梯井道所在的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52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