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站仪隧道变形远程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5366.2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4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何跃宝;李正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刘冰心 |
地址: | 61008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站仪 隧道 变形 远程 监测 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变形监控量测系统,属于监测或测试系统类(G05B),以及多路传输通信类(H04J)。
(二)背景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期间都要进行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隧道围岩变形信息的及时掌控,能降低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修正施工参数和施工技术工艺,确保工程安全质量。
现有的隧道变形监测系统很多,大多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采用预埋应力应变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收集隧道围岩的变形值,缺点是功能单一,可靠性差,且传感器埋设于混凝土中,一旦损坏恢复难度大。另一种是采用全站仪固定在隧道内,通过全站仪机载软件控制全站仪定时对监测点进行观测了解围岩变形情况,因为用机载软件使测量仪器选择和提高精度受限;且观测期间,单次测量时间较长,容易受周围环境不稳定影响。所以缺点是受施工干扰大,比如隧道内爆破开挖时极易破坏全站仪或对其工作状态产生影响,需要有专人在现场24小时对仪器进行维护,投入成本过高。
目前传统的隧道变形监测系统基本上还处于孤立的、单机运行系统,变形数据分析只能在单台计算机上进行,变形分析结果、报警信息也只能通过单机软件显示不能实现信息的快速、高效的共享和发布。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隧道变形远程监测系统,目的之一是解决现有全站仪采用机载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使测量仪器选择和提高精度受限;且测量时间长,施工干扰大,需专人长时间维护。目的之二是解决传统全站仪隧道变形监测系统变形数据分析结果、报警信息只能在单台计算机显示,不能实现信息的快速、高效的共享和发布。
其技术方案如下:
全站仪隧道变形远程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部分,采集数据导入部分;
其特征是:
1)所述数据采集部分选用高精度自动照准的全站仪。2)在全站仪通讯接囗处设有与通讯接囗连接的如下发射器件:①全站仪移动数据调制解调器2A;或②个人数字助理(PDA)、掌上电脑或智能手机2B。3)设变形监测服务器6:它用以太网端口插入互联网或局域网3网线接口;变形监测服务器内形成如下软件服务器:WEB服务器6A、数据库服务器6B和GSM短信服务器6C;对应数据库服务器内存有数据处理分析软件、短信服务软件、WEB服务器发布软件、系统控制软件。4)设服务器移动数据调制解调器5;与变形监测服务器的USB输入端囗6.1连接。5)设GSM短信发送设备7:采用无线调制解调器,其内设置1个无线模块,插入同时4张卡发送短信的1张SIM卡,供电电源220V;GSM短信发送设备通过端囗7.3与变形监测服务器的USB输出端囗6.3连接。6)设与互联网或局域网有线网络连接的管理员电脑4。7)设大屏幕显示设备8:大屏幕显示设备的SIM插槽8.1内插有GSM短信发送设备的SIM卡7.1;外接220V交流电源。8)设与GSM短信发送设备7无线网络连接的报警智能手机9。9)设与互联网或局域网有线网络连接的用户PC机10;设与互联网或局域网无线网络连接的用户手机11。10)所述采集数据导入部分设有下述A、B和C系统:A系统:由全站仪移动数据调制解调器2A与服务器移动数据调制解调器5间的移动互联网无线通讯系统的连接形成的全自动导入系统;且用固定模板文件*.txt或*.xls作为输入数据文件;全站仪采集的变形基础数据1D由全自动导入系统导入变形监测服务器6内。B系统:用人工操作的个人数字助理、掌上电脑或智能手机2B,由无线通讯系统登录互联网和互联网有线通讯系统将全站仪采集的变形基础数据1D导入变形监测服务器6内,由此形成半自动导入系统。C系统:人工取出全站仪内的带有采集的变形基础数据的U盘,再由人工操作人工数据录入窗口输入,人工录入窗口2C分别设在变形监测服务器、管理员电脑和用户PC机上,管理员电脑和用户PC机通过有线网络登录互联网将变形基础数据导入变形监测服务器,由此形成人工导入系统。
上述管理员电脑上可安装配套使用的软件加密狗4D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53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