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道下挂式转换梁的隔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6229.0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8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胡凯;刘泓;瞿革;蒋瓅;吴毅彬;李庆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1/98 | 分类号: | E04B1/98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道 下挂式 转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隔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井道下挂式转换梁的隔震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隔震技术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隔震层的布置和设计是一个关键,隔震层一般设置在建筑的基础顶部或者地下室柱顶,然而在这两个位置设置隔震层分别会引起一些问题。对于一般建筑,特别是高层结构都会存在面积不等的地下室部分,若隔震层设置在基础顶,则建筑物周边就必须设置一定宽度的竖向隔离缝,这些隔震缝对于建筑美观、使用功能、施工安装和后期维护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此外,一般建筑均设有楼、电梯井及管道井,且这类井道通常需要竖向贯通并进入地下室,若在地下室柱顶设置隔震层,一旦隔震层发挥作用,井道则无法保证上下位置对应,对井道特别是电梯井的使用甚至安全产生影响。
现有技术的隔震结构不但影响建筑美观和使用功能,而且隔震缝过宽,井道竖向无法对位,施工安装和后期维护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井道下挂式转换梁的隔震结构,采用井道或核心筒四周设置转换梁,将井道或核心筒的地下室部分悬挂于转换梁下部,并通过牛腿结构搁置在隔震支座上,使悬挂部分与隔震层以下结构完全脱开,满足隔震设计要求,还能有效解决隔震缝过宽、井道竖向无法对位和减小井道或核心筒边支座受拉的问题,具有结构稳定性好,隔震支座在不同结构体系中的布置更加灵活,方便施工安装和后期维护,加快施工进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井道下挂式转换梁的隔震结构,包括上部结构剪力墙、井道或核心筒、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底板和设置在地下室立柱上的隔震支座,其特点是上部结构剪力墙底部的井道或核心筒四周设置设有外伸段的转换梁,转换梁顶标高与地下室顶板的顶标高平齐;所述外伸段沿梁轴线设置在转换梁两端;所述转换梁下设有井道或核心筒的地下室悬挂结构,转换梁由外伸段搁置在隔震支座上,转换梁与地下室悬挂结构、上部结构剪力墙和地下室顶板为整体浇筑;所述地下室悬挂结构与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立柱之间设有隔震沟。
所述隔震支座上、下两端的结构柱上设有上、下支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核心筒体布置可沿用非隔震做法,无需特别调整,解决了可能出现的不等高支座的计算困难和嵌固面降低引起的结构总高的超限问题,隔震支座在不同结构体系中可灵活布置,方便施工安装和后期维护,较好的解决了地下室楼电梯下隔震支座难以更换的问题,尤其解决了隔震缝过宽、井道竖向无法对位和减小井道或核心筒边支座受拉的问题,把筒体的剪力均匀地传递至周边一圈布置的隔震支座上,结构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附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上部结构剪力墙1、井道或核心筒2、地下室顶板4、地下室底板12和设置在地下室立柱8上的隔震支座7;所述上部结构剪力墙1底部的井道或核心筒2四周设置设有外伸段5的转换梁3,转换梁3顶标高与地下室顶板4的顶标高平齐;所述外伸段5沿梁轴线设置在转换梁3两端;所述转换梁3下设有井道或核心筒2的地下室悬挂结构11,转换梁3由外伸段5搁置在隔震支座7上,转换梁3与地下室悬挂结构11、上部结构剪力墙1和地下室顶板4为整体浇筑;所述地下室悬挂结构11与地下室底板12和地下室立柱8之间设有隔震沟6;所述隔震支座7上、下两端的结构柱上设有上支墩9和下支墩10。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施工:按常规结构的施工方法进行隔震支座7以下地下室非悬挂部分的地下室立柱8和地下室底板12的施工,待地下室立柱8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地下室立柱8上安装隔震支座7,隔震支座7安装时应按规范控制隔震支座7的整体平整度及单个平整度。然后在对应于井道或核心筒2的地下室底板12上设置若干个千斤顶,在千斤顶上支设地下室悬挂结构11的底部模板,然后用千斤顶将底部模板撑起,使地下室悬挂结构11与地下室底板12之间脱开一定的距离设置隔震沟6,隔震沟6的高度应满足隔震支座7在工作时的变形空间,然后布设地下室悬挂结构11的钢筋和墙体侧向模板,并预留锚入隔震层的钢筋及上部结构的插筋,最后浇捣地下室悬挂结构11的混凝土。接着,在井道或核心筒2四周设置设有外伸段5的转换梁3,转换梁3与外伸段5为整体浇筑;所述转换梁3的顶标高与地下室顶板4的顶标高平齐;所述外伸段5的长度应大于隔震沟6与隔震支座7宽度的总和。最后布设隔震层钢筋和浇捣隔震层混凝土,待地下室部分及隔震层混凝土均达到设计强度后,撤出千斤顶并按常规方法进行隔震层以上部分的结构施工。
以上只是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实用新型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6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十字耦合器
- 下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