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将压电换能晶体植于高分子材料减震垫之内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6581.4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1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恺;刘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分院;王恺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E01B9/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晶体 高分子材料 减震 之内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再生能源领域。轨道交通再生能源技术是源自于其车轮压力施压于钢轨后将压力传递轨枕前先施压于轨枕减震垫上的压电转换晶体而产生的能源,本案是针对压电晶体及减震垫之间结构的改进而作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压电技术在轨道交通再生能源的应用上已进入试验阶段,但换能晶体的植入位置仅是安装在钢轨底与减震板顶之间的,虽然换能晶体的上下面之间均可与轨底及减震板顶接触,但它不是处于密封环境的,正是由于它长期处于相对暴露的状态,所以由于环境污染及微量元素等的长期渗透等因素,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换能晶体的换能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将换能晶体植入于高分子材料减震板内部,并将其密封的设计。此设计一来可有效地隔绝外部因杂质污染渗透到换能晶体周边及内部;二来它是在减震板内部换能晶体上、下两个表面固结于金属片上,其目的是使压力更集中的施加在换能晶体上,同时也增加了换能晶体的整体性,金属片同时兼顾正负电荷的接线板。通过以上的设计,使压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将换能晶体植于轨道交通轨枕上部高分子材料减震板内部的、并将其密封于一个整体的设计。它的内部结构是将换能晶体的上下两个面分别固结于金属片上,金属片能够更为集中的将压力施加在换能晶体上,同时保证了换能晶体整体性、也兼顾了正负电荷的接线板的作用;当列车从轨顶通过时,压力的传导依次为轨顶→减震板→换能晶体上部金属片→换能晶体→换能晶体下部金属片→减震板底→轨枕,通过以上受力的传导顺序将列车压力扩散致道床上,这样的设计能使换能晶体通过密封的减震板将列车的压力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
有意义效果
1、本发明是将机械能转换电能的过程免于外界环境影响,提高使用寿命的设计,使用这种设计可大大提高其再生能源效率及使用寿命;
2、用两块金属板将换能晶体夹在中间,可有效地集中压力,使换能晶体的换能效率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压电换能晶体植于高分子材料减震垫之内的B-B平剖图;
图2是压电换能晶体植于高分子材料减震垫之内的A-A纵剖图;
图中1是换能晶体,2是换能晶体上部的金属薄片,3是换能晶体下部的金属薄片,4是高分子材料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当列车车轮从钢轨顶部压过时,钢轨底部的压力压向高分子减震垫4,由1将压力下传至换能晶体顶部金属薄片2,再由2向下传到换能晶体1,由1再向下传递到底部金属薄片3,再向下通过高分子材料减震垫底部可将列车的压力逐级的传递到轨枕上,从而将压力分散至道床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分院;王恺,未经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分院;王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65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擦地机的前旋臂擦板
- 下一篇:基于摩擦发电机的能量收集转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