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雾化吸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7985.5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5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庆民 |
主分类号: | A61M15/00 | 分类号: | A61M15/00;A6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雾化 吸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呼吸领域,是一种通过气动压力喷射,将药液进行雾化的治疗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动雾化吸入器,雾化的药雾可以在吸入时进行呼吸道局部给药,也可以在体表或自然体腔表面喷涂给药。
背景技术
传统雾化吸入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文丘里效应在气体喷射口周围产生的负压,将瓶内液体虹吸至喷口处,再随喷射气流撞击在阻挡球表面,液体被粉碎成颗粒大小不等的水滴,通过阻挡选择,将符合雾化吸入的气溶胶排出雾化器。这种雾化方法简而言之是将水进行碰撞粉碎的雾化机制,缺点是雾化效率低且雾粒粗细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雾化吸入器,通过技术改进,克服上述背景技术雾化效率低和雾粒粗细不均的弊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
一种气动雾化吸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瓶、旋盖、喷芯和气源导管,其中:
所述雾化瓶的底部设有气源接口,所述气源导管与所述气源接口相连;所述雾化瓶下部设有与所述气源接口连通的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内部设有气体发射腔,所述中心柱在瓶内部分的外壁设有两条轴向水槽;所述喷芯安装在所述雾化瓶内,所述喷芯的下部水套与所述中心柱套接,使所述中心柱的两条轴向水槽封闭形成虹吸水道;所述喷芯中部设有圆柱,所述圆柱端面与所述喷芯的喷气口之间形成宽度不大于设定值的窄缝;所述旋盖上端的周边与所述的雾化瓶的顶部卡接,所述旋盖中心设有通空气的竖通管,所述竖通管的下部与所述喷芯的上部卡接;所述喷气口上部、所述旋盖的中部设有消声横栏板和竖栏板;所述雾化瓶的上部侧面设有角度向上的吸气接口,所述吸气接口上插接有吸气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装置是口含器,该口含器的一端与所述雾化瓶侧面的吸气接口插接,其另一端为扁平状用于口含,所述口含器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装置是面罩,该面罩呈喇叭状椭圆体,其顶部是向下凹陷的接口,该接口与所述雾化瓶侧面的吸气接口插接;其底部边缘与人体面型相匹配,该面罩的中上部随鼻型向前并向上隆起;该面罩边缘两侧设有头带连接孔;该面罩的中上部两侧还设有换气孔;该面罩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上述气动雾化吸入器还包括一弯接管,该弯接管的一端与所述雾化瓶侧面的吸气接口插接,另一端连接所述面罩。
进一步地,上述气动雾化吸入器还包括一弯接管,还包括一弯接管,该弯接管的一端与所述雾化瓶侧面的吸气接口插接,另一端连接所述口含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气源导管两端设有带双翼的插座接口,一端与所述的雾化器底部中心柱的气体发射腔连接,另一端接气源的插头。
进一步地,所述的旋盖和喷芯为一体形成,在所述的旋盖周围边设有两个凸起的卡头与所述的雾化瓶卡接;所述的旋盖中心设有竖通管;所述的旋盖中部设有消声横栏板和竖栏板;所述旋盖的横栏板下方,分设两组四棱支撑筋,两组支撑筋之间连接柱型水套;水套顶部设中心小孔,中心小孔对侧设一圆柱,圆柱端面与中心孔之间形成一设定窄缝,圆柱上方与两组支撑筋相连。
本实用新型气动雾化吸入器的的工作原理采用了不同于背景技术的水颗粒粉碎雾化法。新的技术方案是喷射气流通过一定间隙的窄缝,喷到对侧圆柱端面使气流折射改变为水平方向射出,高速水平方向射出的气流,又将虹吸至喷口周围液体的表面张力吹散破坏,使游离均匀的水颗粒悬浮弥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本实用新型通过技术改进,使雾化效率和雾粒均匀度都有了质的提高,是一种水膜雾化的机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气动雾化吸入器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雾化瓶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雾化瓶的俯视图;
图2c为图2b中沿D1方向的剖视图;
图2d为图2b中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3a为图1实施例中的旋盖结构的俯视图;
图3b为图1实施例中的旋盖结构的主视图;
图3c为图3b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d为图3b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3e为图3b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庆民,未经张庆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79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