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提排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8433.6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2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池万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万青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范琪美 |
地址: | 317605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提排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的气提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2139153公开了一种气提式排泥装置,其包括气提罐体、出泥管、进泥管、排气管、进气管、吸泥喇叭口、吸泥喇叭口支架等组成,吸泥喇叭口支架套设在吸泥喇叭口一端并固定在污泥池底,吸泥喇叭口另一端与进泥管连接;工作时,向进气管内注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带动进泥管内的空气流向气体罐体,污泥被抽提到进泥管后流向气体罐体。
该排泥装置在吸泥过程中,不仅吸走了吸泥喇叭口下方的污泥,而且也对吸泥喇叭口周围的污泥会进行一定的搅动,导致整个沉淀池上部的清水也被搅浑;再者,装置开始工作后,由于进气管距离吸泥喇叭口有一段距离,导致进泥管上出现分层现象,即进泥管内位于进气管上部的由于具有压缩空气的推力作用,其流通速度较快,污泥密度较小;而进泥管底部由于没有压缩空气的推力作用,只有吸力作用,导致污泥密度较大,大部分污泥很难被吸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泥过程不会扰乱周围环境、工作效率高的气提排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提排泥装置,包括上下连通的提泥管和用于向提泥管内部提供压缩空气的输气部件,所述提泥管的下部外围罩设有一吸泥罩,该吸泥罩下部设有用于喷射气体并使气体向上流通的助吸部件。通过设置吸泥罩,将提泥管下端部包覆,给提泥管的提泥提供一个封闭的空间,保证提泥过程中,吸泥罩外围的污泥不会被大面积吸走,从而保证不会搅浑沉淀池;吸泥罩内设有助吸部件,不仅可以将吸泥罩所罩住部分的污泥进行冲击搅拌,以使得污泥变得更加柔软易吸;而且使得吸泥罩内形成一个向上流动的气流,有助于污泥向上流动,提高了吸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助吸部件包括围设于提泥管下边缘处的环形气管,该环形气管上设有用于引导气体向吸泥罩内侧中心处喷射的气孔。环形气管围设吸泥罩下部一周设置,且设置若干斜孔,压缩空气从斜孔中喷出,对吸泥罩底部的污泥进行打散和柔化处理,提高了吸泥效率;且气体从斜孔中喷出并向吸泥罩中心进行喷射,使得吸泥罩内形成一个向上流动的气流,有助于污泥向上流动。
作为优选,所述输气部件包括包覆于提泥管外壁的外管和为外管提供气体的输气管,提泥管上与该外管对应处分布有进气孔,该进气孔具有向上倾斜的内壁。压缩空气被送入外管后,通过进气孔进入提泥管,进气孔倾斜的内壁使得压缩空气进入提泥管后迅速向上运动,并形成一个向上的气流,污泥沿着提泥管向上吸取,提高了吸泥效率。
或作为优选,所述吸泥罩的侧壁为内部可供气体流通的空心结构,其上端部与所述外管相连通,吸泥罩内壁的下边缘处设有喷气口。该结构的吸泥罩为空心结构,压缩空气从外管内送入后,一部分进入提泥管内;另一部分向吸泥罩内流通,通过喷气口喷出,对吸泥罩底部的污泥进行打散和柔化处理,提高了吸泥效率;且气体从喷气口中喷出并向吸泥罩中心进行喷射,使得吸泥罩内形成一个向上流动的气流,有助于污泥向上流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提泥管上用于开启/断开提泥管流通的阀门装置、用于感应污泥积累量的感应器及控制阀门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当感应器感应到污泥积累量达到预设值时,将感应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阀门装置开启,压缩空气开始被送入提泥管,气体装置开始工作;一开始由于蓄泥槽与沉淀池的水位差,污泥在没有压缩空气作用下,自动经过提泥管流至污泥槽中;等到压缩空气被送入后,提泥管内形成连贯的送泥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输气部件包括设于提泥管外壁的通气管,该通气管的出口端与提泥管相连通。
所述提泥管上端部的罩设有一挡泥罩,该挡泥罩内壁与提泥管上端部间设有供污泥流通的间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吸泥罩,形成一个封闭的吸泥空间,吸泥过程中不会影响吸泥罩外围的污泥流通,保证了整个吸泥过程不会搅浑沉淀池;2.助吸部件的设置,对吸泥罩内的污泥进行打散和柔化处理,有助于污泥被吸走;3.助吸部件使得气体向上流动,给污泥提供一个向上推动助力,进一步提高了吸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万青,未经池万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8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