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隔离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9649.4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8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邓晴龙;刘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安科立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07 | 分类号: | E21F17/107;B32B33/00;B32B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隔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隔离墙。
背景技术
巷道隔离墙是一种应用于煤矿、矿山、隧道、地下室等环境中对部分巷道(通道)的通风进行隔离、封闭或疏导的装置,其结构过去主要采用沙袋的堆砌来实现。其特点是:沙袋间空隙较多,封堵不严实;沙袋的堆砌耗费时间长,工人劳动强度大;当隔离墙需要搬出或移位时,十分麻烦,大多数情况是将其丢弃;沙袋的常规填充物(细沙)在矿井、隧道中不宜取得,常常采用开采物如煤炭、矿渣,从而消耗了大量的劳动成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隔离墙,解决现有技术的隔离墙封堵不严实,施工时劳动强度过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隔离墙,包括环形结构的主气囊,以及设置于环形结构中间并与主气囊紧密相连的副气囊;所述主气囊上设有主充气嘴,副气囊上设有副充气嘴;所述主气囊和副气囊均由气囊布制作而成,该气囊布为多层结构,两侧均为阻燃抗静电层,中间为一层以上的纤维布层;另外,主充气嘴上还连接有自动补气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补气系统由与主充气嘴通过管道相连的单向压差阀,以及与单向压差阀通过管道相连的减压阀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主气囊和副气囊相互配合,依靠空气压力,使主气囊的外沿部分牢牢地贴靠在巷道壁上,不仅将主气囊两侧的空间进行了隔离,同时也将本实用新型牢牢地卡在安放点(通常情况下无需在巷道壁上增设固定点等装置);而副气囊则起一个定型、隔离和辅助支护作用,能够很好的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在充气后可对主气囊施加压力,从而使主气囊与巷道壁贴的更加紧密,进一步的保证了隔离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操作十分简单,安装和拆卸十分迅速、压缩空气在现场易取得,需要移动时只需将主气囊和副气囊中的空气放出即可,移动轻便,重复使用率特别高、成本低廉,并且在满足常规用途的基础上,也非常适合于应急封闭、隔离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自动补气系统,可有效的对主气囊内进行充气,当主气囊出现破坏时,压力降低,自动补气系统将会向主气囊内充气,保证主气囊还能起到隔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囊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气囊和副气囊纵向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主气囊,2-副气囊,3-主充气嘴,4-副充气嘴,5-阻燃抗静电层,6-纤维布层,7-单向压差阀,8-减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快速隔离墙,包括环形结构的主气囊1,以及设置于环形结构中间并与主气囊紧密相连的副气囊2;所述主气囊上设有主充气嘴3,副气囊上设有副充气嘴4;所述主气囊和副气囊均由气囊布制作而成,该气囊布为多层结构,两侧均为阻燃抗静电层5,中间为一层以上的纤维布层6;另外,主充气嘴上还连接有自动补气系统;所述自动补气系统由与主充气嘴通过管道相连的单向压差阀7,以及与单向压差阀通过管道相连的减压阀8组成。本实用新型中的阻燃抗静电层是由具有阻燃、抗静电性能的聚合物或聚合物共混物制作而成。纤维布层则是由纤维布一层一层叠加而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解决原巷道隔离墙成本高、隔离效果差、安装工作量大、安装时间长、安装劳动强度高等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重复使用,安装无需在巷道壁增设锁固点,拆卸或变更安装地点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极低,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独特的防止被隔离区域气体漏出的功能。当副气囊区域因种种原因,出现破损时,副气囊会因漏气出现平瘪,从而可以起到提示工作人员该进行维护了。而此时,出现副气囊两面同时破损的情况很少,至少有一面是完好的,故不会泄露隔离区域气体。然而主气囊因有自动补气系统,当主气囊出现破坏时,气囊内气压下降,在一定程度时,自动补气系统启动,对主气囊进行充气,保证主气囊内压力大于外部,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仍然能够防止隔离区域气体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安科立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安科立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96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冷器悬置胶块
- 下一篇: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传感器固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