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折叠式医疗转运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0234.9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2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宣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折叠式 医疗 转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折叠式医疗转运架。
背景技术
出现急救事故时,一般需要对病人进行初步抢救或处理,然后再将病人转运到救护车或医院内进行救治,在转运过程要求病人绝对静卧。而病人在发病、转移到救治的过程中,需要将病人由发病处转移到救护车或病床上。目前的常用做法,是使用担架将病人转移到救护车或病床上,这样可以使病人保持相对平躺状态。传统采用的转运设备一般是担架,传统担架由担架带柔性连接两根担架杆组成,显然不能保证病人的静卧状态和转移平稳性,若转移距离较大时,转运人员需要一直抬着担架,劳动强度大导致易疲劳,可能会影响病人的救治进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已有部分专用的转移设备,如公开号为CN203075098U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内科转移床,它包括床板,床板上固设有沿床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道,滑道上设有沿滑道滑动的滑杆,床板四周固设有开口向下的套筒,套筒内滑动插装有支撑杆,套筒内还安装有推动支撑杆滑动的弹簧,支撑杆上固设有定位齿,套筒上固设有与定位齿配合的定位按钮。该方案虽能保证转移过程的平稳性和静卧状态,但同样需要转运人员抬着床板进行转移,还是没有解决转运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且床板上安装的套筒一直处于垂直状态,容易导致刮擦事故的发生,安全性差且在放置时还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同时,滑杆没有固定机构,容易从滑道内滑落出来。若滑杆掉落在地上,需要重新安装到位才能使用,安装过程耗时耗力,会占用宝贵的抢救时间;此外,床板边缘没有限位机构,病人易发生倾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折叠式医疗转运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转运过程劳动强度大、安全性能差、空间占用多、操作繁琐以及易倾倒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折叠式医疗转运架,包括床板,所述床板底部固接有四根中空的支脚,支脚内插装有一根立柱,立柱底端固接有滚轮座和滚轮,滚轮座与支脚之间套接有弹簧;所述床板前后两端底部均设有舌板,舌板上设有手柄,手柄与舌板平行且通过螺栓铰接在床板端部。
所述床板左右两侧均设有内部开有凹槽的栏杆,栏杆底部铰接有两根相平行的支板,支板顶端插入栏杆内底部的凹槽内并通过插销铰接,支板底端通过转轴铰接在床板侧壁。
所述床板前后两端的顶部均铰接有挡板,挡板底端为圆弧形。
所述螺栓与床板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床板宽度的1/3。
所述手柄共有四个,两两对称布置的床板前后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折叠式医疗转运架,通过在床板底部设置支脚、立柱、弹簧和滚轮,实现了转运过程的平稳运送,能极大地减少转运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弹簧能起到避震作用,在通过小坑洼地区或减速带时,能吸收地面产生的冲击力,防止病人受到二次伤害,安全性能好;同时,在床板侧面和端面分别设置有可收回的栏杆和挡板,避免病人发生倾倒,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此外,手柄铰接在床板端面并与其平行,能在不使用时收回,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平整性,避免发生刮擦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床板,2-支脚,3-弹簧,4-滚轮座,5-舌板,6-螺栓,7-手柄,8-护栏,9-插销,10-滚轮,11-挡板,12-支板,1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折叠式医疗转运架,包括床板1,所述床板1底部固接有四根中空的支脚2,支脚2内插装有一根立柱,立柱底端固接有滚轮座4和滚轮10,滚轮座4与支脚2之间套接有弹簧3;所述床板1前后两端底部均设有舌板5,舌板5上设有手柄7,手柄7与舌板5平行且通过螺栓6铰接在床板1端部。
为了避免病人发生侧向的倾倒事故,所述床板1左右两侧均设有内部开有凹槽的栏杆8,栏杆8底部铰接有两根相平行的支板12,支板12顶端插入栏杆8内底部的凹槽内并通过插销9铰接,支板12底端通过转轴13铰接在床板1侧壁。
为了避免病人出现前后方向的倾倒事故,所述床板1前后两端的顶部均铰接有挡板11,挡板11底端为圆弧形。
为了保证手柄7能实现收回,所述螺栓6与床板1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床板1宽度的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宣,未经王玉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0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