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超宽断面板坯连铸用浸入式水口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0404.3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4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峰;司晓虹;王小军;梁宏;韩爽慧;沈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正望钢水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50 | 分类号: | B22D4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断面 板坯连铸用 浸入 水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铸用功能耐火材料,主要涉及一种新型超宽断面板坯连铸用浸入式水口。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科技攻关任务中提出要实现连铸的高效率,即“高效连铸”。“高效连铸”针对钢水质量的提高、结晶器的结构的改进和导热能力的提高、浇铸工艺的优化改进和结晶器保护渣的性能提高等进行技术攻关。此次攻关,使板坯连铸高效改造得以在全国推广。
随着市场对铸坯质量要求的提高,作为对钢水洁净度、铸坯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结晶器,其内部钢水流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铸坯缺陷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结晶器卷渣,而卷渣的形成又与结晶器液面波动和内部流场紧密相连。现阶段研究表明,拉速、浸入式水口深度、出钢口角度、结晶器宽度及出钢口吹气量对结晶器表层液面波动、内部钢流搅动均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结晶器宽度的增加,结晶器保护渣-钢液界面波动显著增加,易于卷渣,导致铸坯缺陷。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出钢口向下倾斜角度的增加,结晶器钢液面波动逐渐减小。随着超宽断面板坯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超宽断面板坯亟需一种适应于其连铸生产的浸入式水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超宽断面板坯连铸用浸入式水口连铸过程中钢水流出出钢口流速过大,导致结晶器内钢流搅动和钢液面波动的难题,通过对超宽板坯连铸用浸入式水口出钢口部位结构的改进,改善结晶器内部和表面流场,减少卷渣,减少铸坯缺陷,从而更加适用于超宽断面板坯的连铸生产。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在浸入式水口宽断面方向两侧出钢口位置,各对称分布有一个主出钢口(4)和一个辅出钢口(5)。主出钢口(4)截面为类长方形,相邻两边通过半径为R的圆弧进行过渡衔接,R为30~50mm。主出钢口(4)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的倾角α为0~30度,且主出钢口上缘(41)与主出钢口下缘(42)平行。辅出钢口(5)的内凹面为半圆弧面,且辅出钢口(5)从主出钢口下缘(42)开始,垂直向下延伸至水口底部。辅出钢口(5)沿水平方向向内的深度为30~60mm。
改进后的浸入式水口,由于辅出钢口的存在,一部分从主出钢口流出的钢流沿着辅出钢口垂直向下流淌,起到分化钢流流股、均匀流场的作用,减少了结晶器内部钢液搅动及液面波动,减少了卷渣,提高了铸坯质量,适用于超宽断面板坯的连铸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宽断面方向的纵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钢口部位宽断面方向的纵剖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主出钢口截面图。
图中,1、碗口,2、本体,3、内腔,4、主出钢口,41、主出钢口上缘,42、主出钢口下缘,5、辅出钢口,α为主出钢口(4)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的倾角,R为主出钢口(4)截面过渡圆弧的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新型超宽断面板坯连铸用浸入式水口,由碗口(1)、本体(2)、内腔(3)、主出钢口(4)和辅出钢口(5)五部分组成。
主出钢口(4)截面为类长方形,倾角α为20度,主出钢口上缘(41)与主出钢口下缘(42)平行。主出钢口(4)截面过渡圆弧半径为45mm。辅出钢口(5)沿水平方向向内的深度为50mm,起始于主出钢口下缘(41),垂直向下延伸至水口底部,且其内凹面为半圆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正望钢水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正望钢水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0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盘结构的精整机
- 下一篇:一种结构改良的五金压铸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