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铆压圈与隔磁板的铆压切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1004.4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4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聪;田立全;李荣华;梁湘江;李忠锁;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纳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B21D43/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铆压圈 隔磁板 切换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铆压圈与隔磁板的铆压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将铆压圈铆压在工件的隔磁板上,通常工作人员会借助工具手动将铆压圈压入,但是手动操作的生产效率低,并且在压装时,铆压圈与隔磁板之间很容易出现间隙,不仅影响定位,而且影响最终的装配质量;另外,铆压铆压圈和隔磁板的工装结构是不一样的,因此若是要完成铆压圈与隔磁板的铆压,需要采用两个工装结构进行完成,该铆压方式所需要的设备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且操作极其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设备成本低、操作便捷、定位准确、铆压效果好及铆压效率高的铆压圈与隔磁板的铆压切换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铆压圈与隔磁板的铆压切换机构,包括铆压夹具和转子转轴,所述转子转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用于套接铆压圈的上套接部和用于套接隔磁板的下套接部;所述铆压夹具包括下压油缸、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与下压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与下压油缸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油缸的底端固定有与其驱动连接的导向轴,所述下压板的上端面固定有铆压刀刃,所述导向轴的外围套设有与铆压刀刃可接触的下压刀刃,且所述下压刀刃下压时与铆压刀刃相接触,所述下压板的下端面上设有与转子转轴相适配的铆压孔;所述上压板的两端上均设有垫铁气缸和用于防止压入时下压刀刃与铆压刀刃接触的垫铁,所述垫铁气缸与相应的垫铁相驱动连接。
其中,该铆压夹具还包括退刀组件,所述退刀组件与铆压刀刃驱动连接。
其中,所述退刀组件包括退刀导柱、退料气缸和用于使铆压刀刃退回原位的退刀压板;所述上压板的底端固定有固定保护环,所述导向轴活动套接在该固定保护环内,且所述退刀压板活动套设在该固定保护环的外壁上且与铆压刀刃可接触连接,所述退料气缸与退刀压板驱动连接,所述退刀导柱与退刀压板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铆压刀刃的顶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下压刀刃的底端设有与第一斜面相适配贴合的第二斜面。
其中,所述退刀压板的底端上设有与第一斜面相适配贴合的第三斜面。
其中,所述下压板的下端面上设有与铆压圈相适配贴合的滑槽板。
其中,所述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通过下压导柱固定连接,且所述导向轴在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活动。
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及第三斜面均相对于水平面呈45°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铆压圈与隔磁板的铆压切换机构,该结构中先通过垫铁气缸将垫铁推入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使得下压刀刃与铆压刀刃之间不接触,通过下压板将隔磁板与铆压圈压入到转子转轴的相应位置上;压入到位之后,垫铁退出,在下压油缸的驱动下,下压刀刃下压接触铆压刀刃,铆压刀刃沿着转子转轴的轴心轴心运动并将铆压圈压紧变形,完成隔磁板与铆压圈的铆压;通过垫铁和垫铁气缸的配合作用,可对隔磁板与铆压圈的压入及隔磁板与铆压圈的铆压动作进行切换,实现一个工装机构完成两个不同的动作,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且还具有占用空间小、设备成本低、操作便捷、定位准确、铆压效果好及铆压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铆压夹具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子转轴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压隔磁板时的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铆压铆压圈时的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子转轴上隔磁板与铆压圈铆压后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铆压夹具 2、转子转轴
3、铆压圈 4、隔磁板
11、下压油缸 12、上压板
13、下压板 14、铆压刀刃
15、下压刀刃 16、垫铁气缸
17、垫铁 18、退刀组件
19、固定保护环 20、下压导柱
21、导向轴 131、铆压孔
132、滑槽板 141、第一斜面
151、第二斜面 181、退刀导柱
182、退料气缸 183、退刀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纳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纳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10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形材料自动推料咬口装置
- 下一篇:数控冲床用组合式翻边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