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量回收增压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2014.X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9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光辉;胡庆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成峰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2 | 分类号: | F04D13/02;F03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量 回收 增压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量回收增压泵,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能量回收增压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供暖系统的直联供暖设备基本上都是采取主增压泵增压的方式,也就是利用主增压泵直接将用于供暖的低压高温水通过加压方式输送到高区,经供暖用户暖气设施,例如暖气片散热过后的低温回水经减压阀减压,再排至市政回水管网。由于主增压泵在增压上需消耗电能,且回水的余压水头一点没有利用上,全部消耗在减压阀上,所以此类方法浪费了大量的电能资源,增加了用户的经济负担。
此外,针对此类问题,现有技术中也有人用透平机回收回水头余压来发电,但是效率低下、成本高,并且不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供暖系统,实现节约电能目的的能量回收增压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量回收增压泵,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电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在电机本体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离心泵,所述离心泵包括离心泵泵体及离心泵叶轮,所述离心泵泵体与电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离心泵叶轮可旋转地安装于电机输出轴上;且在电机本体的第二端部设置有透平泵,所述透平泵包括透平泵泵体及透平泵叶轮,所述透平泵泵体与电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透平泵叶轮可旋转地安装于电机输出轴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能量回收增压泵还包括底座,所述电机、离心泵泵体及透平泵泵体均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能量回收增压泵还包括离心泵泵盖支架,所述的离心泵泵盖支架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其一侧与电机本体固定连接,其另一侧与离心泵泵体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离心泵泵盖支架与电机本体及离心泵泵体间均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能量回收增压泵还包括透平泵泵盖支架,所述的透平泵泵盖支架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其一侧与电机本体固定连接,其另一侧与透平泵泵体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透平泵泵盖支架与电机本体及透平泵泵体间均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能量回收增压泵在供暖系统中的使用方法如下:
因供暖系统包括供热站、主增压泵及暖气片,因此,可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能量回收增压泵中的离心泵串接在供热站与主增压泵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离心泵进口与供热站的出水口连接,离心泵出口与主增压泵的进口连接;并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能量回收增压泵中的透平泵串接在暖气片与供热站之间的回水管路上,透平泵进口与高区回水管出口连接,透平泵出口与供热站的回水口连接;在供暖系统运行初期,接通所述的能量回收增压泵电源,当设备正常供暖后,即可关闭该能量回收增压泵的电源,仅留主增压泵工作。这样,经过暖气片之后的高区回水余压施加于透平泵上,能量由透平泵叶轮传递到离心泵叶轮,使离心泵叶轮高速旋转,从而使离心泵出口压力增加,以致使主增压泵的进口压力迅速增加,最终实现了回水余压的利用,减少了主增压泵的电能消耗。
实验证明: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可使主增压泵的工作扬程和主增压泵电机的轴功率均减少60%以上,具有显著性节能效果。另外,由于供热系统正常工作时,所述的能量回收增压泵是不接通电源的,故所述的能量回收增压泵即使没有散热风扇也不会发热;并且对称设置的叶轮泵体也能相互抵消掉轴向力,可使电机轴承寿命大副增加,实现平稳运行。因此,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显著性进步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量回收增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能量回收增压泵的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101、电机本体;102、电机输出轴;2、离心泵;201、离心泵泵体;202、离心泵叶轮;203、离心泵进口;204、离心泵出口;3、透平泵;301、透平泵泵体;302、透平泵叶轮;303、透平泵进口;304、透平泵出口;4、底座;5、离心泵泵盖支架;6、透平泵泵盖支架;7、供热站;8、主增压泵;9、暖气片;10、减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成峰流体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成峰流体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20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餐厨垃圾处理泵
- 下一篇:单螺杆压缩机气缸的防泄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