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联机室外机高效率二重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2316.7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7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单纯宏;林晓宇;张红岩;杨峰;林永凤;尹刚;王通闯;姜振越;王开伟;郭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26 | 分类号: | F24F1/26 |
代理公司: | 大连博晟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6 | 代理人: | 于忠晶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联机 室外 高效率 二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多联式空调室外机系统中过冷时使用的高效率二重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对多联机机组需求量日益增加,客户对产品功能及稳定性、舒适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由于多联机机组特点配管长、高低差大、连接室内机数量多,因此需要液态制冷剂进入室内机节流阀前有一定的过冷,利用过冷的程度与流动中产生的气化因素相抵消,从而保持节流阀工作的稳定性,即,提供冷媒流动很顺畅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系统,从而提高了空调机整体的品质,达到所需的舒适度。为了得到过冷度,采用二重管将冷凝液与低温回液在过冷管中逆向流动。但是目前市场中普通的过冷二重管只是一种基本的双重平滑管,传热效率有限,得到的过冷度通常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多联机室外机高效率二重管,增大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保证节流前有足够的过冷度,可更好实现长配管连接等目的,可满足冷媒流动顺畅的空调机系统的要求,提高空调机品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多联机室外机高效率二重管,其是由一个内铜管和外铜管组成的双层管,内管的外表面是形状规整的螺旋形齿,内表面则是螺旋形沟槽,外管和内管外表面上的螺旋形齿之间形成外侧流路,在内管的内侧螺旋形沟槽形成内侧流路。
所述二重管外表面的螺旋形齿,齿高0.9~1.1mm,轴向齿间距是26~33齿/25.4mm,周向的齿间距0.7~0.85mm,齿花深度0.3~0.35mm;内表面螺旋形沟槽,齿高0.2~0.25mm,螺旋头数20,升角约为25度。
本实用新型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在空调系统的运转中,冷凝器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液相冷媒通过上述的外侧流路供给给室内机蒸发器,二重管的内管回路接通后,从二重管外侧回路引入经过节流的冷媒通过内管的内侧流路,与二重管外侧回路经过热交换后流入压缩机。因此,冷媒经过二重管时,通过外侧流路的高温高压的液相冷媒和通过内侧流路的低温低压的气状冷媒利用温度差进行热交换,通过外侧流路出来的液相冷媒促进低温化,降低了冷凝液的过冷温度,可保证液态冷媒进入节流阀前有一定的过冷度,利用过冷的程度与流动中产生的气化因素相抵消,从而保持节流阀工作的稳定性,稳定系统的舒适度,提高节流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系统制冷量。同时通过内侧流路的气状冷媒吸收热量后,形成保持过加热度的气状冷媒,可减少液体冷媒回到压缩机中,避免造成压缩机的损坏。
内管的外表面上形状规整的螺旋形齿和内表面上螺旋形沟槽,能够使二重管内外回路间高效率地进行热交换。由于螺旋形齿和螺旋形沟槽的优化设计,极大地提高了传热效率,从而增大了对过冷度的调节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向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横向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应用冷媒系统图。
图中:1外铜管,2内铜管,3螺旋形齿,4螺旋形沟槽,5外侧流路,6内侧流路,7电子膨胀阀,8二重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具体施例。
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多联机室外机高效率二重管,包括外铜管1(材质JIS C1220T-H)和内铜管2(材质JIS C1220T-1/2H),外铜管1的管两端缩管加工,内铜管2除管两端外在外表面滚花加工出形状规整的螺旋形齿3,内表面螺旋形沟槽4,组装后内铜管2套在外铜管1的内部,外铜管1和内铜管2同心,用BCuP-3焊条将外铜管1和内铜管2焊接,焊接部分是外铜管1的端部。
如附图2-3所示,内铜管2外表面的螺旋形齿是经过特殊形状的滚齿刀轧制而成,齿高0.9~1.1mm,轴向齿间距是26~33齿/25.4mm,周向的齿间距0.7~0.85mm,齿花深度0.3~0.35mm。内铜管2内表面的螺旋形沟槽也是由滚齿刀轧制而成,齿高0.2~0.25mm,螺旋头数20,升角约为2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23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