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张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2328.X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9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枢;闫昌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2 | 分类号: | H02G7/02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王坚强 |
地址: | 3256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张线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耐张线夹在工作中即可实现对架空输电线的引流,又实现对架空输电线和耐张绝缘子之间的固定,耐张线夹包括张线夹本体、钢锚、引流板和引流线夹。耐张线夹对架空输电线的引流一是通过将架空输电线套入耐张线夹本体内,二是通过引流线夹连接导线;其中引流板固定连接在耐张线夹本体上,引流线夹连接在引流板上。
传统的钢锚为整锻椭圆环,其工艺缺点是实际使用是点接触,应力集中腐蚀快,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耐张线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张线夹,其包括耐张线夹本体、钢锚、引流板组件和引流线夹,所述耐张线夹本体为中空管状,所述耐张线夹本体外壳采用铝合金制成,所述钢锚与耐张线夹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钢锚包括拉环和锚杆,所述拉环为单耳环形结构,所述拉环上开有圆孔,所述锚杆插入耐张线夹本体并固定连接,所述耐张线夹本体上固定连接引流板组件,所述引流板组件包括与耐张线夹本体固定连接的中空的抱箍以及与抱箍连接的引流板,所述抱箍与引流板之间折弯连接,两者之间形成角度,所述引流线夹固定在引流板组件的引流板上,所述引流板组件的引流板与引流线夹平行,所述耐张线夹本体末端设有锥形段。
所述耐张线夹本体与钢锚通过六角压接固定。
所述锚杆的直径与耐张线夹本体的内径相适配。
所述引流线夹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引流板组件的引流板上。
所述引流板组件铰接在耐张线夹本体上,并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引流板为长条型。
所述耐张线夹本体靠近钢锚处设置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单耳环形钢锚使用是螺栓面接触,连接更可靠,而且与铝管主体连接采用防水设计,更好的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铝合金的本体的铝芯代替了传统钢芯铝绞线的钢芯,整个导线的直流电阻降低,提高了导电性能,在工程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钢锚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张线夹,其包括耐张线夹本体1、钢锚4、引流板组件3和引流线夹2,所述耐张线夹本体1为中空管状,所述耐张线夹本体1外壳采用铝合金制成,所述钢锚4与耐张线夹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钢锚4包括拉环41和锚杆42,所述拉环41为单耳环形,所述拉环41上开有圆孔411,所述锚杆42插入耐张线夹本体1并固定连接,所述耐张线夹本体1上固定连接引流板组件3,所述引流板组件3包括与耐张线夹本体1固定连接的中空的抱箍以及与抱箍连接的引流板,所述抱箍与引流板之间折弯连接,两者之间形成角度,所述引流线夹2固定在引流板组件3的引流板上,所述引流板组件3的引流板与引流线夹2平行,所述耐张线夹本体1末端设有锥形段。采用铝合金制成耐张线夹本体1,铝芯代替了传统钢芯铝绞线的钢芯,整个导线的直流电阻降低,提高了导电性能,在工程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设置锥形段11,在保证握力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避免耐张线夹本体1对导线的损伤。
所述耐张线夹本体1与钢锚4通过六角压接固定,提高其固定稳定性,增强其抗拉张力。
所述锚杆42的直径与耐张线夹本体1的内径相适配。
所述引流线夹2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引流板组件3的引流板上,所述引流板组件3和引流线夹2上均设置螺栓孔,引流板组件3和引流线夹2通过螺栓相互固定。
所述抱箍铰接在耐张线夹本体1上,所述抱箍套在耐张线夹本体1上,并且采用铰接的方式固定在耐张线夹本体1上,所述耐张线夹本体1靠近钢锚4处设置为锥形。
所述引流板为长条型,所述引流线夹固定在引流板组件的引流板内,并通过螺栓固定,使得其表面与引流板的表面充分接触,大大提高了接触的面积,有效的降低了接触电阻,使得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减少了损耗,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式可大大降低导线和引流板对连接件的剪切力,提高了连接的强度,减少安装成本,而且加大了引流的机械强度。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凤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23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易断裂的挖掘机齿座
- 下一篇:一种绞吸船用水洗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