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五线电阻式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2807.1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9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蔡光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伟易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5 | 分类号: | G06F3/045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阻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摸屏,尤其是一种五线电阻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目前纯平结构电阻式触摸屏有3层结构或4层结构。3层结构五线纯平面电阻式触摸屏是在ITO导电玻璃上框贴合一层ITO导电薄膜,在ITO导电薄膜上层再通过光学胶带贴合已丝印图案的面板;4层结构为在玻璃基板上贴两层相对的ITO导电薄膜,在上层ITO导电薄膜上面再通过光学胶带贴覆黑色面板。这些纯平面电阻式触摸屏采用多层贴合在一起,透光率低,且多层贴覆加工工序繁琐,光学胶带整面贴合工艺难度大,良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五线电阻式触摸屏解决了触摸屏透光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五线电阻式触摸屏,其包括ITO导电玻璃和ITO导电薄膜;ITO导电薄膜的上表面边缘印刷有宽度为3-10mm的黑色油墨,黑色油墨所在区域的ITO导电薄膜上设置有导电孔位;导电孔位内设置有导电碳胶,导电碳胶下表面覆盖有导电碳胶带,导电碳胶带的下表面印刷有银电极;
ITO导电玻璃的上表面印刷有ITO导电层,ITO导电层上均匀的印刷有若干圆点;ITO导电玻璃印刷有ITO导电层所在面的边缘粘贴有一圈宽度为8-10mm的双面胶带, ITO导电玻璃通过双面胶带与ITO导电薄膜的下表面贴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减少ITO导电薄膜和PET面板层数,将3-4层结构简化为双层结构,将纯平面五线电阻式触摸屏透光率从70%提高到84%以上,有效地改善了触摸屏的透光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五线电阻式触摸屏ITO导电薄膜与ITO导电玻璃贴合过程的一个示意图。
其中,1、ITO导电薄膜;2、ITO导电玻璃;3、黑色油墨;4、导电碳胶;5、导电碳胶带;6、银电极;7、双面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参考图1,图1为五线电阻式触摸屏TO导电薄膜与ITO导电玻璃贴合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ITO导电玻璃2和ITO导电薄膜1;ITO导电薄膜1的上表面边缘印刷有宽度为3-10mm的黑色油墨3,黑色油墨3所在区域的ITO导电薄膜1上设置有导电孔位;导电孔位内设置有导电碳胶4,导电碳胶4的下表面覆盖有导电碳胶带5,导电碳胶带5的下表面印刷有银电极6;
ITO导电玻璃2的上表面印刷有ITO导电层,ITO导电层上均匀的印刷有若干圆点;ITO导电玻璃2印刷有ITO导电层所在面的边缘粘贴有一圈宽度为8-10mm的双面胶带7,ITO导电玻璃2通过双面胶带7与ITO导电薄膜1的下表面贴合在一起。
本方案通过减少ITO导电薄膜1和PET面板层数,将3-4层结构简化为双层结构,将纯平面五线电阻式触摸屏透光率从70%提高到84%以上,有效地改善了触摸屏的透光率。
为了避免触摸屏上产生起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ITO导电层的电阻可以为5Ω/mm2,这样设置后,确保了ITO导电层能够产生足够的热量对触摸屏进行加热。
考虑到设计的周期性和生产时的生产效率和合格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阻式触摸屏的尺寸可以设置为4-14寸。
为了保证触摸屏的美观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4寸触摸屏和5寸触摸屏边缘的黑色油墨3的宽度为3mm;6寸触摸屏和7寸触摸屏边缘的黑色油墨3的宽度为4mm;8寸触摸屏和9寸触摸屏边缘的黑色油墨3的宽度为5mm;10寸触摸屏边缘的黑色油墨3的宽度为6mm;11寸触摸屏边缘的黑色油墨3的宽度为7mm;12寸触摸屏边缘的黑色油墨3的宽度为8mm;13寸触摸屏边缘的黑色油墨3的宽度为9mm;14寸触摸屏边缘的黑色油墨3的宽度为10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改善了触摸屏的透光率;由于简化了触摸屏结构,省去了复杂的光学胶面贴合工序,简化了制造工艺,提升产品良率,符合工业大批量高效率的生产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伟易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伟易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28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裹在线信息录入装置及包裹分拣系统
- 下一篇:智能变电站综合布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