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装载机尾部的牵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2933.7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8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肖自能;喻雷平;萧剑超;萧佳伟;刘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威盛机械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9/00 | 分类号: | E02F9/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地址: | 36226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装载 机尾 牵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载机上的配件,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装载机尾部的牵挂装置。
背景技术
在装载机的生产过程中多需要对其动力进行测试,即待测装载机与标准装载机通过钢索连接,然后两车沿相反方向分别开足马力向前行走;或者在实际应用中,装载机常用于牵拉重物(即待牵引物)。参照图2,现有的装载机的尾部用于连接负荷绳3的结构为:在配重块2上设置牵挂通道20,并在配重块顶部设置装配槽22,装配槽22底部设有连接孔220,该装配槽22用于插设牵引杆12,该牵引杆12通过该连接孔220延伸至牵挂通道20内,该牵挂通道20底部设有盲孔200,该牵引杆12底部延伸至该盲孔200内。使用时,先将负荷绳3放置于该牵挂通道20内,然后由该装配槽22内插入该牵引杆12使其穿过负荷绳3(负荷绳3套设于该牵引杆12的外部),负荷绳3由此方式来与装载机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存在下述问题,一是负荷绳3的负荷全部附加在配重块2上,由于配重块2是通过一些连接件21固定连接主车体1的,所以这对配重块2的固定方式要求更高,否者连接件21损坏,配重块2则不能稳定地装配在主车体1上;二是负荷较大时或者使用时间较久时,牵引杆12容易被拉弯,进而牵引杆不能拔出,不能放开负荷绳3。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装载机尾部的牵挂装置,以克服现有的牵挂装置存在的增大了配重块的负荷,配重块的固定方式要求高,牵引杆容易被拉弯而不易取出,使用不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装载机尾部的牵挂装置,包括主车体和固定装配于该主车体尾部的配重块,该配重块设有牵挂通道,上述主车体固定设有牵挂钩,该牵挂钩向后延伸至该牵挂通道内,该牵挂钩尾部呈钩状结构,该牵挂钩用于钩住连接待牵引物的负荷绳。
牵挂钩的装配方式优选两种:一是,上述主车体尾端设有装配槽,上述牵挂钩前端设有凸部,该凸部固定装配于该装配槽内;上述牵挂钩前端与上述主车体一体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牵挂装置的结构设置更为合理,牵挂钩牵拉待牵引物的负荷直接作用在主车体上,不会给配重块施加负荷,减轻了配重块与主车体连接的部件的负荷,保证配重块稳定地固定在主车体上;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牵挂装置,负荷绳更容易挂到牵挂钩上,使用更方便,且牵挂钩的结构使其不容易变形,即使轻微变形,也不影响其钩住负荷绳的功能,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的装载机尾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现有的牵挂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用于装载机尾部的牵挂装置,包括主车体1和固定装配于该主车体1尾部的配重块2,该配重块2设有牵挂通道20,上述主车体1固定设有牵挂钩11,该牵挂钩11向后延伸至该牵挂通道20内,该牵挂钩11尾部呈钩状结构,该牵挂钩11用于钩住连接待牵引物的负荷绳3。本实用新型的牵挂装置的结构设置更为合理,牵挂钩11牵拉待牵引物的负荷直接作用在主车体1上,不会给配重块2施加负荷,减轻了配重块2与主车体1连接的部件的负荷,保证配重块2稳定地固定在主车体1上;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牵挂装置,负荷绳3更容易挂到牵挂钩11上,使用更方便,且牵挂钩11的结构使其不容易变形,即使轻微变形,也不影响其钩住负荷绳3的功能,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成本较低。
牵挂钩11的装配方式优选两种:一是,继续参照图1,上述主车体1尾端设有装配槽10,上述牵挂钩11前端设有凸部111,该凸部111固定装配于该装配槽10内;上述牵挂钩11前端与上述主车体1一体连接。该牵挂钩11的装配方式还可以是:在主车体1尾部侧壁上设置横向设置的通孔,牵挂钩11前端设置凸部,牵挂钩11钩端(即后端)穿过该通孔延伸至上述牵挂通道20内,旋转牵挂钩11一定角度(通常是旋转90度),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牵挂钩11的凸部固定在该通孔的上下方的主车体1尾部侧壁上,这样的装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牵挂钩11,使用更为方便。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威盛机械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威盛机械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29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