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导流槽的薄壁多通道管式无机膜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3027.9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9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飞;张达;黄阿敏;沈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创享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6 | 分类号: | B01D6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薄壁 通道 无机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导流槽的薄壁多通道管式无机膜元件。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义的高新技术,膜的材料涉及高分子化学和无机化学、膜的制备、分离特征、传递过程、流体力学、热力学、化工动力学、过程设计等等多方面学科。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各个行业,应用范围广、产业关联度大。与其他分离技术比较,它具有高效、节能、过程易控制、操作方便、环境友好、便于放大、占地小、易与其他技术集成等优点。在当今世界能源短缺、水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膜技术更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推动国家支柱产业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共性技术。
现有的膜分离材料主要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两大类,其中有机膜采用有机聚合物制成,受限于材料的性质,具有通量小、寿命短、易污染、易老化、易破损、难反冲、预处理要求高等缺点;而无机膜由无机材料构成,具有有机膜无法比拟的强度和稳定性,尤其耐机械冲击、耐高温、耐高压、耐污染、使用寿命长等,成为行业开发的热点。无机膜的种类较少,主要有氧化物烧结的陶瓷膜、碳化硅膜和金属粉末烧结的金属膜等。目前工业化应用的无机膜主要为多通道管式膜,平板膜和无机中空纤维膜市场占有率很低,主要处于实验室应用级别。
目前工业化应用的多通道管式无机膜单根膜管具有多个通道,形成蜂窝状的结构;相比单通道膜管,这种多通道的形式在保证膜管机械强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与液料接触的面积,从而有效增大过滤效率,降低了膜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这些优点导致其得到广泛的工业应用。多通道形式的管式无机膜在带来诸多优点的同时,也有其自身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内外通道膜过滤效率的不统,由于中间通道与膜元件外部距离远大于外部通道的距离,导致中间通道产生的过滤液需要多级渗透,经较长的渗透距离后才能流出膜元件,其跨膜压差明显高于外部通道,从而使中间通道使用效率低下。内外通道使用效率上的差异,导致膜元件整体利用率偏低,更加容易产生堵塞的情况,也不利于膜元件的反冲和化学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多通道管式无机膜内部通道过滤效率远低于外部通道、膜元件整体利用率不高的情况,提供一种具有导流槽设计的多通道管式无机膜元件,该无机膜具有通量大、过滤效率高、抗堵塞、耐污染、有效过滤面积大、使用成本低的优点,该无机膜元件保证机械强度高的同时,通过导流槽将内部通道与过滤侧直接相连,内侧通道过滤液可直接流出,显著提升内侧通道的利用率,可替代目前多通道管式无机膜,广泛应用在各类液体的澄清、除杂、分离过滤中。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针对多通道管式无机膜元件单位体积有效过滤面积低、烧结原料消耗量大的情况,提供一种多通道薄壁无机膜元件,该膜元件采用50-1000μm的薄壁作为支撑层和过滤层,相比常规膜件过滤阻力更低、单位体积过滤面积更大、烧结材料用量更省,具有强度高、通量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膜元件表征过滤孔径在0.005-10μm间,过滤层结构可以是对称结构或者非对称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改善现有多通道无机膜元件内外通道污染情况不一样、内外通道难以同时清洗、不同通道间反冲效果不一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内外通道污染、反冲、清洗效果一致的无机膜。
为解决现有多通道管式无机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导流槽的薄壁多通道管式无机膜元件,所述的无机膜元件由过滤通道、导流槽、导流槽封口、导流槽穿孔构成。
所述的过滤通道截面为方形或者经流体优化倒圆及倒角后的方形,过滤通道截面最短边长≥1mm,过滤通道长度在100mm-2500mm间,单根膜组件过滤通道数量在2-100000个间;
所述的导流槽是由相邻2个过滤通道薄壁和2个提供支撑作用的薄壁组成,导流槽与过滤通道平行,位于过滤通道的四周,导流槽截面为方形,导流槽截面最短边长≥0.5mm;
所述的导流槽封口是在膜元件导流槽两端堵孔封口形成的,作用是将导流槽两端密封起来,形成空腔结构,防止过滤介质直接进入导流槽,而渗透液可通过薄壁过滤后进入导流槽内;
(4)所述的导流槽穿孔是在相连的导流槽支撑薄壁间开孔并贯通,实现同一直线上的导流槽间相互连通,过滤通道产生的渗透液可通过导流槽穿孔直接流出膜元件,从而克服传统管式膜内部通道渗流距离远,过滤效率低的不足之处;
所述的导流槽穿孔形状是圆形孔道、方形孔道或槽形孔道
所述的过滤通道和导流槽薄壁厚度在50-1000μm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创享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创享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30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