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的逆变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3253.7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1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敏 |
主分类号: | H02M7/537 | 分类号: | H02M7/537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5029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的逆变电路。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利用。现有很多用电器只支持交流电,太阳能电池作为交流电的发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目前逆变电路相对复杂、体积庞大,不适合在户外随身携带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的逆变电路,解决现有太阳能逆变电路复杂体积庞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的逆变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正极与电阻R1的一端和可变电阻W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变压器L2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可变电阻W1的另一端与PNP三极管Q1基极连接,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太阳能电池的负极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变压器L2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L2次级线圈的一端与可变电阻W2的一端连接,可变电阻W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变压器L3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和开关K1的一端连接,变压器L2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开关K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变压器L3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L3的次级线圈作为交流电输出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电路结构简单即可实现对太阳能电池交流输出。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太阳能的逆变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正极与电阻R1的一端和可变电阻W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变压器L2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可变电阻W1的另一端与PNP三极管Q1基极连接,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太阳能电池的负极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变压器L2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L2次级线圈的一端与可变电阻W2的一端连接,可变电阻W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变压器L3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和开关K1的一端连接,变压器L2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开关K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变压器L3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L3的次级线圈作为交流电输出线圈。
本实用新型原理如下:PNP三极管Q1与可变电阻W1,电阻R1组成正向偏置放大电路。放大后的太阳能电池电压通过电感L1与变压器L2初级线圈组成的直流逆变电路转换成交流电。交流电感应到变压器L2次级线圈两端后的电流,经过二极管D1后给电容C2进行充电。其后闭合开关K1,使得电容C2通过变压器L3的初级线圈对外放电,根据变压器L3的线圈匝数比,在交流输出点即变压器L3的次级线圈可以获得更高的电压。用户如果希望获得其他额定电压的交流电输出,可以调节可变电阻W1来调节。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敏,未经陈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32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救护车太阳能供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螺柱焊机的单逆变电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