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拖网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3591.0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1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洪亮;刘健;陈雪忠;李灵智;陈勇;宋林新;吴昔磊;吴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73/045 | 分类号: | A01K73/04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南极 磷虾 拖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捕捞技术中的拖网网板,特别涉及南极磷虾拖网网板。
背景技术
拖网网板是单船拖网作业中扩张网具的重要属具。网板性能的优劣,是影响渔获量和捕捞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拖网渔业使用较多的网板类型有矩形、椭圆形、立式曲面型、立式曲面“V”字型、缝翼式、复翼型网板等,不同的网板结构和形状与网板的作业要求关系密切,一般可分为底层拖网网板和变水层拖网网板。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根据不同的目标鱼种特性、海况条件及渔场状况等因素合理选用网板类型,从而提高拖网效率。
南极磷虾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南极磷虾资源栖息水层较浅,在100米以浅水层、个体仅4毫米~6毫米、游泳能力较弱,捕捞过程中拖网拖曳时间过长或拖网速度过快将会导致渔获物受到挤压,影响渔获品质。因此,在南极磷虾生产过程中,对拖网速度的控制要求特别高,拖网速度一般不超过3.5节。为保持拖网网口的有效扩张,除垂直扩张可通过网具浮沉力配置进行调节外,而网具水平扩张则需通过网板在拖曳过程中产生的扩张力来保持,除对网板作业水层有较高要求外,需控制在0米~70米的中层或表层水体,同时要求网板在低拖速拖曳状态下仍具有较高的扩张力。近年来我国入渔南极磷虾捕捞的船只数量和渔获量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拖网网板仍采用适宜高速深水区作业的国外进口网板,在南极磷虾生产中存在低拖速下扩张性能较低、不适宜表中层捕捞作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应不同表层和中层水体作业并具有良好扩张性能的南极磷虾拖网网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拖网网板,包括由第一主面板、第二主面板、前圆钢、后圆钢、上顶板及下顶板围成的中空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主面板及所述第二主面板为圆弧形;所述下顶板的前端折弯成圆弧形;曳纲支架,所述曳纲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面板外侧,在所述曳纲支架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曳纲拉板;曳纲加强板,所述曳纲加强板环接在所述第一主面板及所述第二主面板外侧,所述曳纲支架固定在所述曳纲加强板上;螺纹密封孔,所述螺纹密封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顶板及所述下顶板上;以及叉纲支架,所述叉纲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面板外侧。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主面板及所述第二主面板中间设有加强筋板,在所述加强筋板中间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板的数量为四块,四块所述加强筋板为均匀间隔设置。
优选的,在所述上顶板上方安装有起吊钩。
优选的,在所述下顶板下方通过螺栓固定有配重板。
优选的,所述上顶板上表面与所述下顶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4.8米。
优选的,所述前圆钢中心与所述后圆钢中心之间距离为2.8米。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面板及所述第二主面板为矩形钢板,钢板厚度为1.2厘米。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面板5的圆弧曲率为0.18;所述第二主面板13的圆弧曲率为0.4。
优选的,所述前圆钢及所述后圆钢为直径60毫米的圆钢。
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拖网网板具有良好的水动力性能,网板内部的中空结构在水中具有较大的浮力,可减轻网板作业时的水中重量,有助于增加拖网曳纲的长度,提高网具的水平扩张,适用于南极磷虾表中层拖网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拖网网板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拖网网板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拖网网板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拖网网板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拖网网板仰视图。
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拖网网板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配重板 2-下顶板 3-曳纲加强板
4-前圆钢 5-第一主面板 6-上顶板
7-起吊钩 8-密封螺栓 9-加强筋板
10-后圆钢 11-曳纲拉板 12-曳纲支架
13-第二主面板 14-叉纲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拖网网板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35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