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互耦式电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6628.5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6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华岩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84 | 分类号: | H01R24/84;H01R13/52;H01R13/50;H01R13/627;H01R13/639;H01R13/633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伍孝慈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耦式电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耦式电连接装置,适用于铁路机车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的电力母线的连接。
背景技术
现有铁路机车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一般通过电连接器将电力(母线)进行串连连接,连接器通常由插头A和插座B组成,插座B安装在一辆车的后端,插头A安装在与之相联的车的前端(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当车辆分组重编时必须是插头A端和插座B端才能连接,当车辆插头A端和插头A端相对或是插座B端和插座B端相对均无法完成车辆电重联(电力重新联接),而铁路车辆的分组重编经常是频繁进行的,这实际上增加了车辆分组、编组的调配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电连接器实际的不足,设计一种互耦式电连接装置,方便铁路机车与车辆之间或车辆与车辆之间的电连接,即车辆分组重编时,无论是哪一端均可完成电重联,极大降低了车辆间重新分组、编组的调配难度。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互耦式电连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锁扣、锁孔,所述装置本体与插柱保护壳和插孔保护壳相联为整体,所述插柱保护壳内有插柱,所述插柱内有插芯,所述插孔保护壳内有与插柱相配合的插孔,所述插孔内有插针;所述锁扣链接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侧面,所述锁孔位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对侧面并与锁扣相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锁扣的首端有圆凸台,所述圆凸台下面有压簧, 所述压簧嵌入所述装置本体内,装置本体连接有销轴,所述锁扣绕销轴旋转,所述锁扣的末端有锁勾,所述锁勾与所述所孔相互扣合。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锁勾呈勾型,包括内斜面和外斜面,所述锁孔有锁孔斜面,所述锁孔斜面的斜角与所述内斜面的斜角相等,且都为5度-15度。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装置本体的侧边嵌入螺母,所述螺母与卸力拉杆的端部相联,所述卸力拉杆与所述锁紧机构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同侧边。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插柱的外壁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上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通过一对相同装置的插柱和插孔对插连接,即可完成机车与车辆之间或车辆与车辆之间电力母线的贯通,操作方便;徒手即可快速实现插合、锁紧及解锁,无需任何工具;特殊防护结构设计,既适用于较严酷的环境,又能够实现在非正常条件下装置强行分离,保护电缆及插头不得受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电连接器联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联接示意图;
图3为图2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主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联接主剖面图;
(1)装置本体;(2)锁紧机构;(3)插芯;(4)插针;(5)压簧;(6)卸力拉杆;(7)销轴;(8)密封圈;(9)螺母;(1-1)插柱保护壳;(1-2)插孔保护壳; (1-3)锁孔;(1-3-1)锁孔斜面;(1-4)插孔;(1-5)插柱;(1-6)环形槽;(2-1)锁勾;(2-1-1)内斜面;(2-1-2)外斜面;(2-2)圆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图2、图3、图6说明,通过两只相同的装置L和R对插后形成封闭连接,即可完成铁路车辆之间的电力母线贯通。
结合图4、图5、图6说明,一种互耦式电连接装置,装置本体1与插柱保护壳1-1和插孔保护壳1-2由工程塑料整体注塑成型,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插柱保护壳1-1内有插柱1-5,插柱1-5内有金属插芯3,插孔保护壳1-2内有与插柱1-5相配合的插孔1-4,插孔1-4内有金属插针4,以保证装置R和装置L对插安装;同时,插柱1-5的外壁有环形槽1-6,环形槽上有密封圈8,保证插柱1-5和插孔1-4配合紧密,且防水防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华岩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华岩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66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