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击制暴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8170.7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1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郑金顺;汤光宁;孔繁清;王文成;张军港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金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B15/04 | 分类号: | F41B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于振强 |
地址: | 26420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击 制暴叉 | ||
1.一种电击制暴叉,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外管、内管、T形绝缘支撑杆和两个叉头,所述外管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连接,所述T形绝缘支撑杆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两个叉头分别与所述T形绝缘支撑杆的两端连接;所述两个叉头内侧分别垂直连接有止退挡杆;所述外管、所述内管、所述叉头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所述两个叉头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垂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击制暴叉,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绝缘支撑杆的材质是玻纤;所述止退挡杆的内侧设有齿;所述止退挡杆采用双关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击制暴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设于所述外管中,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连接有锁杆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击制暴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直径是34-36mm,所述内管的直径是27-29mm,所述T形绝缘支撑杆的直径是33-35mm,所述手柄的宽度是118-122mm,所述两个叉头的宽度是514-520mm,所述外管的长度是785-805mm,所述内管的长度是800-820mm,所述T形绝缘支撑杆的长度是223-233mm;所述两个止退挡杆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空隙的距离是148-152mm;所述止退挡杆的长度是158-162mm,所述T形绝缘支撑杆与所述止退挡杆之间的距离是377-387mm,所述叉头的垂直部的长度是144-148mm。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击制暴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内设有电池仓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电池仓的上方;所述T形绝缘支撑杆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高压模块,所述T形绝缘支撑杆的顶部设有LED灯头;所述高压模块设有高压输出端,所述两个叉头分别与所述高压输出端连接;所述手柄上设有电源开关和触发开关;所述电池仓与所述控制板连接,所述高压模块和所述LED灯头分别与所述控制板连接;所述电源开关和所述触发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击制暴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设有主控制电路和触发控制电路,所述主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池、第一单片机、红外线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通过所述电源开关、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第2管脚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红外线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红外线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有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第8管脚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其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第八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十一电阻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连接有第十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十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通过所述触发开关、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第2管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有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池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同时也通过第三电阻连接有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池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一单片机U1的第7管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击制暴叉,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电池、电压调整器、红外接收器、场效应管、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光敏电阻和第八三极管,所述光敏电阻一端通过第十九电阻与所述第二电池的正极、所述场效应管的S极连接;所述光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同时通过第十二电阻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连接,同时通过第二十电阻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7管脚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一电阻与所述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G极和所述场效应管的S极之间连接有第十电阻,所述场效应管的D极与所述电压调整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调整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2管脚连接,同时所述电压调整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所述LED灯头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同时所述电压调整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红外接收器的输入端连接,同时所述电压调整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十六电阻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8管脚连接;所述红外接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3管脚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3管脚和第2管脚之间通过第十八电阻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D极连接第七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8管脚连接;所述高压模块并联在所述第七二极管上,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单片机的第4管脚、所述红外接收器的GND管脚、所述电压调整器的GND管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金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威海金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81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