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船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8266.3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4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化明;陈俊宏;刘俊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3/20 | 分类号: | B63B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船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箱型船体,更确切的说,是涉及一种可以用于作为多体船主船体的抗冲击双层船底结构的箱型船体。
背景技术
船舶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按各部分的作用和用途,可综合归纳为船体、船舶动力装置、船舶舾装等三大部分,船体是船舶的基本部分,可分为主体部分和上层建筑部分。主体部分一般指上甲板以下的部分,它是由船壳(船底及船侧)和上甲板围成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空心体,是保证船舶具有所需浮力、航海性能和船体强度的关键部分,而船底的结构决定了船舶的抗沉性、抗冲击性和安全性,起初的船底一般采用单层底结构,这种结构简单,底部外板易破损,而双底结构可提高船舶的抗沉性,并可增加底部的刚性与抗弯能力,与船底板共同组成船体底部基础,以供装载及安装机器设备等,可确保航行安全。
随着科技的发展,船舶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为了能准确测量江河湖泊及水库区域的水下地形、海底地形或海洋军事上的需要测量的水下地形,出现了测量船,然而传统的小型测量船舶都装载有昂贵的测量仪器,如何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将是该类船舶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难题。但现有的测量船船底结构都比较简单,难以承受碰撞、搁浅等冲击载荷,其吸收冲击能量效果不佳,对船舶内底所起的缓冲作用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双层船体,其船底采用双层结构,使船体具有良好的承受碰撞、搁浅等冲击载荷的能力,可以很好地保护测量船内部结构、测量设备,而且还可以增强船体结构强度,提高使用寿命,提高船舶生命力。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双层船底结构包括箱体、盖子和导流突起结构,所述导流突起结构均匀设置在箱体底部,其朝向与船头朝向一致,能起到提高船体纵向强度的作用,而且能起到很好的整流效果,盖子装设在箱体敞口处,用于阻挡外部的水进入船体内部,并与箱体活动连接,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双层底结构;
箱体内的双层底结构包括骨架、第一加强肘板、第二加强肘板和内底板,骨架纵横交错布置在箱体底板上,交错排列使得整个船体的抗冲击性增强,内底板铺设到纵横交错的骨架上,各骨架交汇点且与箱体交会处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加强肘板,起支撑作用,第一加强肘板与各骨架交会处固定连接,侧边贴合到箱体内壁上;
双层底结构还包括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设置在箱体的头部,第二横梁设置在箱体的尾部,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卡装在箱体的两相对侧边上,所述第一横梁与纵横交错的骨架结构之间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匀设置有第二加强肘板,所述第二加强肘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横梁穿过通孔将第二加强肘板串联起来,第二加强肘板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两侧边贴合在船头的箱体内壁上,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卡装在箱体两相对侧边上;
第一加强肘板中间设有一梯形凹槽,所述第二横梁位于箱体尾部上第一加强肘板的梯形凹槽内,第二横梁与交错的骨架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加强肘板,所述第三加强肘板位于箱体尾部的两个拐角处,所述第一加强肘板一端顶靠在箱体顶板上,一端穿过内衬板与交错的骨架固定连接,梯形凹槽开口方向均朝向箱体内;
箱体长度方向的每一边至少设置四个第一加强肘板,宽度方向上的箱体尾部至少设置三个第一加强肘板,所述箱体头部内至少设置四个第二加强肘板;所述盖子是梯形槽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双层底结构,内部骨架纵横交错合理设置使得具有良好承受碰撞、搁浅等冲击载荷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能很好的改善整个船底的抗冲击能力,可以很好地保护测量船内部结构、测量设备,而且还可以增强船体结构强度,提高使用寿命,提高船舶生命力,解决了船内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满足了当前实际情况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层船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层船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层船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层船体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船底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加强肘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箱体,2为盖子,3为导流突起结构,4为双层底结构,41为骨架,42为第一加强肘板,43为第二加强肘板,44为第三加强肘板,45为隔板,46为第一横梁,47为第二横梁,5为内底板,6为通孔,7为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8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航标船灯浮抛设作业辅助设备
- 下一篇:电动车用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