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氧化铝焙烧炉流化床冷却器强化传热冷却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8514.4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8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蒋受宝;卢蓉;沈育敏;陈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湖南思为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5/02 | 分类号: | F27D15/02;F28D7/16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李展明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铝 焙烧 流化床 冷却器 强化 传热 冷却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氧化铝焙烧炉流化床冷却器冷却单元。
背景技术
氧化铝经旋风冷却系统,从焙烧炉旋风筒内出来时温度在250℃以上,不能直接被送入输送包装系统。为了设备及人员安全,经旋风冷却系统冷却后的氧化铝还需经流化床冷却器进行二次冷却。在流化床冷却器内,冷却水与氧化铝通过钢管壁进行间接热交换,使氧化铝温度降至80℃以下。随着焙烧炉产能不断提高,现有换热面积已无法满足要求,出四级旋风冷却器氧化铝温度已达265 ℃以上,使得流化床冷却器出料温度达到100 ℃左右,对氧化铝输送系统及包装工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温度过高造成输送系统输送及包装袋的损坏,特别是进入夏季,气温升高,冷却效果更差,为保证冷却器出料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焙烧炉产能受到限制。
如图8所示,现有的焙烧炉流化床冷却器冷却单元包括一个进口联箱2、一个出口联箱7、三个中间联箱(4、11、15)、四组下降立管(1、5、12、14)、四组上升立管(3、6、13、16),每一组下降立管包括三根下降立管,每一组上升立管包括三根上升立管;第一组下降立管1的上端与进口联箱2连接,第二组下降立管14和第一组上升立管16的上端均与第一中间联箱15连接,第三组下降立管5和第二组上升立管3的上端均与第二中间联箱4连接,第四组下降立管12和第三组上升立管13的上端均与第三中间联箱11连接,第四组上升立管6的上端与出口联箱7连接;所有的下降立管和上升立管均为下端封闭的钢管;第一组下降立管1与第一组上升立管16构成三对立管,第二组下降立管14与第二组上升立管3构成三对立管,第三组下降立管5与第三组上升立管13构成三对立管,第四组下降立管12与第四组上升立管6构成三对立管,每一对的上升立管和下降立管之间通过17根横管10连接;每一对上升立管和下降立管之间的17根横管10中位于最下方的横管上设有排污支管8,12根排污支管8与一根排污总管9连接。以冷却水流过横管一次为一程,现有的流化床冷却器冷却单元的流程为4程,每一程的流通面积为17×3根横管的横截面积之和,实际应用中,每一程的流通面积约为0.016 m2。
现有的流化床冷却器冷却单元的流程为4程,每一程的流通面积大,冷却水流速过低,容易导致冷却水中的颗粒物沉积在换热管道内,降低换热管道的换热系数,堵塞换热管道。现有的流化床冷却器冷却单元的排污管设在底部的横管上,排污支管数目多,管路复杂,且不在冷却单元的最底部,排污不畅。随着焙烧炉产能不断提高,现有换热面积达不到冷却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氧化铝焙烧炉流化床冷却器强化传热冷却单元,以满足焙烧炉产能不断提高流化床冷却器冷却负荷增加的需要;其冷却效果不易因换热管道内冷却水中的颗粒物沉积而降低,同时不易出现冷却水中的颗粒物堵塞换热管道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氧化铝焙烧炉流化床冷却器强化传热冷却单元,包括一个进口联箱、一个出口联箱、一个中间联箱、第一下降立管组、第二下降立管组、第一上升立管组、第二上升立管组;所述第一下降立管组为多根第一下降立管,第一下降立管的上端与所述进口联箱连接,第一下降立管的下端与所述中间联箱连接;所述第一上升立管组为多根第一上升立管,第一上升立管的上端与所述出口联箱连接,第一上升立管的下端与所述中间联箱连接;所述第二下降立管组为多根两端封闭的第二下降立管,所述第二上升立管组为多根两端封闭的第二上升立管;每一根所述第一下降立管与一根所述第二下降立管构成一对,每一对第一下降立管、第二下降立管之间通过4×N根横管连接;每一根所述第一上升立管与一根所述第二上升立管构成一对,每一对第一上升立管、第二上升立管之间通过4×N根横管连接;所述第一下降立管、第一上升立管于与第N根和第N+1根横管连接处之间、与第3N根和第3N+1根横管连接处之间设有隔板;所述第二下降立管、第二上升立管于与第2N根和第2N+1根横管连接处之间设有隔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下降立管组包含的第一下降立管数与所述第二下降立管组包含的第二下降立管数相等,所述第一上升立管组包含的第一上升立管数与所述第二上升立管组包含的第二上升立管数相等;所述第一下降立管组为4-8根所述第一下降立管。
进一步,所述N为3或者4。
进一步,所述中间联箱上设有一根排污管。
进一步,所述横管为光管或波节管。
或者,所述横管为横翅片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湖南思为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大学;湖南思为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85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