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潜水式增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0879.0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4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均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均森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10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水 式增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氧器,尤其是一种高效潜水式增氧器。
背景技术
增氧机在养鱼的应用中是不可缺少的设备,水中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和饲料利用率,乃至影响鱼类的生存,所以水体中的溶解氧,是调节鱼类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
目前使用的增氧机有叶轮式、喷水式和水泵推流式等各种增氧设备,这些装置只是对表层水体进行增氧,底层水中得不到溶氧,难以达到增氧的效果,而且对水流存在较大的冲击力,或多或少会对鱼类造成伤害;现有的射流增氧机利用射流技术将空气打入水中,以使得氧气和水体能很好的接触,增加溶氧度,虽然效果有所提高,但射流曝气装置的结构复杂,同时需要提供较大的喷射压力,电能消耗高,而且水体的溶氧时间短,气泡容易受到浮力作用浮出水面挥发,水中的溶氧量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潜水式增氧装置,采用增压叶轮形成涡流增压吸入空气进行曝气溶氧,并经过调节器充分混合,有效加强增氧效果,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潜水式增氧装置,包括浮体和外壳,所述浮体与外壳顶端连接,所述外壳内安装包括有电机、增压叶轮、多个喷水管和调节器,所述增压叶轮与电机输出轴衔接的,位于电机的上端;所述喷水管环绕机体四周与外壳内壁接合,将外壳内部分隔为上腔体与下腔体;所述调节器设在外壳的底端连通下腔体;所述上腔体顶部设有进水口和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浮体连通,所述喷水管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喉管,所述增压叶轮位于上腔体内,高速旋转增压吸入水和空气。上述结构中,所述增压叶轮在喷水管的上方,进气口与进水口位于增压叶轮的上方。多个喷水管并排分布在电机周围,各个喷水管构成独立的曝气结构,增压叶轮高速旋转加快壳内的水气流速,吸入水和空气形成涡流,水和空气经过逐渐收缩的喷水管增压,喷出喉管时产生曝气效果,水气混合物流入下腔体,停留在腔体中使水气充分混合,提高溶氧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器为两端导通的通管,一端与外壳底部固定连通下腔体,另一端设有活动调节端口与通管螺纹连接,通管内设有引流装置包括由固定端向调节端口依次端面贴合的基座、多块导流板和压座,设有定位柱穿过导流板固定在基座与压座之间,导流板上设有导流槽,相邻导流板的导流槽相互错位分布。通过转动调节端口调节导流板与压座间隙的大小,控制水流从间隙流出,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
上述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压座与调节端口之间设有带出水通孔的限位垫,所述限位垫和压座上设有相互对应的限位孔与凸块,限位垫螺纹连接在通管内壁上。采用上述结构的调节器,水气混合物输入到调节器中,各导流板上的导流槽相互错开,使得水气混合物在经过调节器内的间隙时得以多次弯曲流动,水气混合物的压力与外界压力平衡而形成释压效果,气体形成微小气泡溶于水中,水中的溶氧度进一步提高。
上述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器与外壳法兰连接或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潜水式增氧装置,与现有技术对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潜水式电机驱动增压叶轮高速旋转,形成吸入水和空气的高速气流体,水与空气产生的涡流经过喷水管的喉管时压力增大,出水口处也设有喉管使得水气混合后喷出,产生曝气效果,使得空气形成气泡溶于水体中,在下腔体停留更使得气泡与水体充分混合,最后水气混合物经过调节器内的弯曲导流通道,从导流板与压座的间隙流出产生二次曝气效果,气体进一步形成无数微泡溶解于水体中,水流冲调节器中流出的速度慢,减少气泡的挥发,有效提高水体的溶氧度,达到很好的增氧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增氧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增氧器安装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均森,未经陈均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08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