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养护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1265.4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1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尤溪长固制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5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养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含有水泥材料的混合物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养护池。
背景技术
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蒸汽养护主要是将成型后的混凝土预制桩放入养护池中并通入蒸汽进行养护。现有养护池一般是在池体侧壁设置复数个蒸汽进气口通蒸汽进行蒸汽养护,大量的水蒸气在蒸汽养护池内冷凝后将聚集在池底,若不及时将冷凝水排出,池底的冷凝水将影响底部的水蒸气的扩散,同时造成池底与池体中上部的温度不均,形成温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蒸汽养护池,它能够快速将聚集与蒸汽养护池池底的冷凝水排出,以免冷凝水影响池底水蒸气扩散造成池体内部温差并且浸泡混凝土预制桩。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养护池,包括池体及池盖,池体内底部的侧边设有排水槽,排水槽至少包括一个倾斜向下的泄水面,该泄水面的底端设有排水口。
作为优选,排水槽沿池体底部的侧边的中部往两端向下倾斜,形成两个泄水面。
作为优选,池体内底部的四个侧边均设有排水槽,相邻排水槽在池底边角处连通,并且在边角处设有的排水口。
作为优选,排水口处设有出水单向阀门。
作为优选,池体靠近底部架设有复数根用于支撑混凝土预制桩的相互平行的横梁。
作为优选,池体内侧壁靠近底部设有复数个均匀分布的水蒸气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蒸汽养护池池体内侧壁底部设置相互连通深度向池底边角处加深的排水槽,利用水自身重力使冷凝水快速往池底四个边角处聚集,然后通过排水口快速排出,避免因冷凝水聚集影响池体底部水蒸气的扩散造成池体内部存在温差且浸泡混凝土预制桩的问题,在排水口设置的单向阀控制冷凝水排出,没有冷凝水时,单向阀处于闭合状态避免水蒸气从排水口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剖视图。
图中:1、池体;11、排水槽;12、排水口;13、横梁;14、进气口;15、泄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混凝土预制桩为水泥电线杆预制桩。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蒸汽养护池,包括水平截面为矩形的池体1及池盖(图中未示出),池体1内底部四个侧边均设有排水槽11,排水槽11沿侧边的中部往两端向下倾斜,形成两个泄水面15,方便冷凝水依靠重力沿着排水槽11快速往池底边角处汇集;相邻排水槽11在池底边角处连通,四道排水槽11之间形成相互连通,在池底边角处均设有排水口12,每个排水口12处设有出水单向阀门(图中未示出),排水口12方便冷凝水快速排出,避免因冷凝水聚集影响池体底部水蒸气的扩散造成池体内部存在温差且浸泡水泥电线杆预制桩的问题,同时排水口12处所设出水单向阀门又可避免水蒸气从排水口12处泄露。
如图1所示,池体1靠近底部架设有三根相互平行的横梁13,用于支撑水泥电线杆预制桩,将其架空脱离池底,避免池底的冷凝水浸泡水泥电线杆预制桩;池体1内侧壁靠近底部沿着每条侧边方向均匀设置有五个进气口14,在原有池体内侧壁设置排列分布的进气口14的基础上,在内侧壁靠近底部增设进气口14增加池体底部的水蒸气,避免因池体内部水蒸气密度不一致造成温差造成水泥电线杆预制桩的强度不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例如各从属权利要求的排列组合或者是一些常规技术方案添加或修改。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尤溪长固制杆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尤溪长固制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12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