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管柱混凝土侧浇方法的钢管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1564.8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4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袁茂生;袁成;王皓;刘丽丽;梁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管 混凝土 方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钢管柱混凝土侧浇方法的钢管柱结构,属于建筑施工中钢管柱的浇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工程中,由于钢管柱承重性能良好,在受力较大部位能有效减小混凝土柱体积,目前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工程结构的竖向支撑。有些钢管柱高度较高,通常由多根钢管焊接而成。钢管柱内浇筑有混凝土。
现有技术浇筑有混凝土的方法是通过布料管从钢管顶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存在以下不足:
1、在钢结构施工中,一般是先安装柱和梁后再安装压型钢板;故在浇筑下节钢管内的混凝土时,外框水平梁板还未施工完毕,没有施工平台进行施工。所以只能搭设临时施工平台进行浇筑施工,临时施工平台通常离地面较高,还需要设置爬梯,人员只能站在空间窄小的临时施工平台上进行操作,有较大安全风险。
、在进行浇筑时,无法进行上部钢管柱、钢梁、压型钢板的安装,只能等下节钢管浇筑完成后才能进行后续工作,影响施工效率,延误工期。
、由于浇筑时,外框压型钢板还未铺设,布料管只固定在钢梁上,周转效率低,花费时间过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钢管柱混凝土侧浇方法的钢管柱结构,以在进行下节钢管的浇筑时,可以同时进行上部钢管柱、钢梁、压型钢板的安装,从而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及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钢管柱混凝土侧浇方法的钢管柱结构为,该钢管柱结构包括上节钢管和下节钢管,上节钢管与下节钢管焊接,上节钢管的侧壁上设有浇筑孔,浇筑孔内侧设有加强环。
前述钢管柱结构中,所述浇筑孔的孔径为200mm,浇筑孔的中心距离上节钢管与下节钢管的焊缝距离为300mm。
前述钢管柱结构中,所述浇筑孔内壁接有加强环,加强环的内孔与浇筑孔孔径相同;加强环的宽度为50mm,加强环厚度与上节钢管的壁厚相同;加强环与上节钢管内壁的贴合面为弧面,弧度与上节钢管内壁弧度相同。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是采用侧向浇筑下节钢管的混凝土,所以在浇筑过程中,不影响上层钢管柱、钢梁、桁架模板的施工,可以同步施工,工作面不相互影响,提高了钢结构安装效率,缩短工期。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是在外框水平梁板结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下节钢管的浇筑,所以人员可以站在外框水平梁板结构进行浇筑施工,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浇筑简便,无需使用布料机即可浇筑,节省布料机转运时间,钢管柱混凝土浇筑时间大大缩短。缩短施工工期,减少人工费用的支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施工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施工方法所用的钢管柱结构;
图4是图3的三维视图;
图5是采用划孔方式划下的堵片。
图中的标记为:1-上节钢管,2-下节钢管,3-浇筑孔,4-加强环,5-混凝土,6-焊缝,7-堵片,8-混凝土泵送管,9-钢管柱外框水平结构,10-混凝土泵送管支撑,11-施工平台,12-爬梯,13-布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15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板除雪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氢化丁晴橡胶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