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的转运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3555.2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4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薛正荣;陆永刚;赵雪双;张福弟;李莹;丁晖;吕国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6 | 分类号: | B23K9/16;B23K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保护 集成 设备 转运 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运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的转运推车。
背景技术
目前,气体保护焊在汽车焊装车间的使用非常频繁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用于补焊。气体保护焊包括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氩弧焊、混合气体保护焊等,其中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混合气体保护焊在汽车焊装车间的使用最为频繁。由于操作简单、易引弧、电弧稳定、焊接质量好、成本低廉而应用极多。而对于试制焊装而言,由于夹具定位不够完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不仅用做补焊之用,还经常用作辅助定位,且工位经常变化,需要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变换位置以适应需要,而气体保护焊焊机体积大、重量沉、不易频繁移动,气体罐重心高,密度大,运转时容易产生危险。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安全移动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的转运推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移动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的转运推车,能安全、方便地移动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的转运推车,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的转运推车包括:
用于承载气体保护焊焊机和气体罐的底座;
用于卡接气体罐底部的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固定在底座的顶部;
转运手柄,转运手柄的一端与底座的顶部的一端连接;
用于卡接气体罐中部的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固定在转运手柄的中部;
至少三个脚轮,固定在底座的底部。
可选地,底座设有一凹槽,凹槽内固定有一分隔部,分隔部将凹槽分为用于承载气体保护焊焊机的第一承载区域和用于承载气体罐的第二承载区域。
可选地,第一卡接部为用于卡接气体罐的底部的第一圆环结构。
可选地,转运手柄包括:用于与底座的顶部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固定部、用于与底座的顶部的一端连接的第二固定部、手持部、支撑部,第一固定部的一端与手持部的一端连接,手持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手持部连接形成U形结构,支撑部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连接,支撑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连接,第二卡接部固定在支撑部上。
可选地,转运推车还包括:用于与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插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与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插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固定在底座的顶部的一端。
可选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和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高度定位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高度定位孔,通过第一高度定位孔和第二高度定位孔的配合,调整转运手柄的手持部的高度。
可选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的中部固定在转运车的支撑部上,第四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部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四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脚轮的数量为四个。
可选地,脚轮为万向自动锁止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卡接气体罐底部的第一卡接部和卡接气体罐中部的第二卡接部实现对气体罐两点固定,这样在转运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时就不会因为气体罐重心高,气体罐内气体密度大而发生危险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转运推车可使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在试制车间里安全、方便地自由移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的转运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中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的转运推车装配有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的示意图之一;以及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中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的转运推车装配有气体保护焊集成设备的示意图之二。
其中图中:1、气体罐;2、气体保护焊机;3、转运手柄;4、第二卡接部;5、第一卡接部;6、脚轮;7、底座;8、第一连接件;9、第二连接件;10、第一高度定位孔;11、第二高度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35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