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伪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5209.8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2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蔡光泉;李燕燕;蔡盛楠;魏兵;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光泉 |
主分类号: | B65D55/02 | 分类号: | B65D5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26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棉花标识的防伪钉。
背景技术
棉花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后期处理需要贴上防伪标签,现在防伪标签直接贴在棉花包装袋上,这样防伪标签很容易损坏,很容易被人更换,不能保证棉花的品质,后期棉花入库时,都需要通过扫面器将棉花的防伪标签人工逐一扫描,浪费人力,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防止随意拉出的防伪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伪钉,包括钉帽、钉身和钉尖,钉帽中设有放置防伪标签的空腔,空腔中设有防伪芯片,空腔连接有端盖,端盖上设有通孔,钉身上设有至少两条加强筋,钉身上还设有至少一组卡刺组,卡刺组均包括两个上下交错放置的卡刺,卡刺的尖端的角度α为15°~75°,卡刺的外表面与钉身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β为120°~17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钉身上设有2~4组前后并排放置的卡刺组,相邻两组卡刺组中前一个卡刺与后一个卡刺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θ为15°~75°,卡刺的尖端为弧形过渡连接、前一个卡刺与后一个卡刺的外表面之间也为弧形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钉身的直径为4mm~15mm,每组卡刺组和钉身的高度总和为15mm~35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钉尖的角度δ为15°~9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伪钉的总长为60~150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个所述卡刺的尖端角度为27°,卡刺的外表面与钉身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β为165°。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两组所述卡刺组中前一个卡刺与后一个卡刺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θ为2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钉身的直径为6.5mm,每组卡刺组和钉身的高度总和为20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钉尖的角度δ为66°。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设置的卡刺组,且卡刺组为两个上下错来的卡刺,这样在防伪钉嵌入棉花袋后就不容易被拉出,可以防止防伪标签被随意更换,且在棉花袋堆垛时,通过扫描器可以将堆垛上的所有标签都扫描,无需人工逐一扫描,减少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钉帽、2-钉身、3-钉尖、4-空腔、5-端盖、6-通孔、7-加强筋、8-卡刺、9-卡刺组、10-防伪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防伪钉的实施方式,包括钉帽1、钉身2和钉尖3,钉帽1中设有放置防伪标签的空腔4,空腔4中设有防伪芯片10,空腔4连接有端盖5,端盖5上设有通孔6,钉身2上设有至少两条加强筋7,钉身2上还设有至少一组卡刺组9,卡刺组9均包括两个上下交错放置的卡刺8,卡刺8的尖端的角度α为15°~75°,卡刺8的外表面与钉身2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β为120°~170°,本实用新型优选钉身2上设有包括2~4组前后并排放置的卡刺组9,相邻两组卡刺组9中前一个卡刺8与后一个卡刺8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θ为15°~75°,卡刺8的尖端为弧形过渡连接、前一个卡刺8与后一个卡刺8的外表面之间也为弧形过渡连接,钉身2的直径为4mm~15mm,每组卡刺组9和钉身2的高度总和为15mm~35mm,钉尖3的角度δ为15°~90°,防伪钉的总长为60~150mm,每个卡刺8的尖端角度为27°,卡刺8的外表面与钉身2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β为165°,进一步优选为相邻两组卡刺组9中前一个卡刺8与后一个卡刺8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θ为27°,钉身2的直径为6.5mm,每组卡刺组9和钉身2的高度总和为20mm,钉尖3的角度δ为6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伪钉通过设置卡刺组,在使用时,将防伪钉嵌入棉花袋,将防伪标签放入空腔并盖上端盖5,设置卡刺组,卡刺组为两个上下错来的卡刺,防伪钉嵌入棉花袋后不容易被拉出,可以防止防伪标签被随意更换,在棉花袋堆垛时,通过扫描器将堆垛上的所有标签都扫描,无需人工逐一扫描,减少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光泉,未经蔡光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52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