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氧化复合铜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5364.X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8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孙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鹰潭光远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82 | 分类号: | B32B15/082;B32B15/04;B32B27/0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复合 铜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板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氧化复合铜板。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板特别是铜板、铝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冰箱门板、热水器面板、空调面板、洗衣机等各种家电行业,以及汽车、厨房设备、防盗门板等工业和民用建筑都需要用到。然而,金属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氧化、腐蚀,因此,需要先进行防腐防锈处理,如喷涂油漆等,但是其防腐防锈能力仍不够强,且油漆容易刮伤和脱落,缩短了金属板的使用寿命且严重影响了金属板的外观.
近年来,在家电行业中逐渐兴起了在金属板的表面贴设膜材,起到防护作用。然而遗憾的是,普通的膜材在防腐防锈的同时也遮盖了金属板特有的金属光泽,失去了金属原有的质感,更难以出现不锈铜效果,大大降低了膜材的装饰效果。因此,目前市场上函需提供一种既具有防护作用,防止金属氧化,又具有金属拉丝效果的装饰性膜材,美化产品外观,提高产品档次。
中国发明专利201110365789. 7,发明一种PET-PET仿不锈铜复合铜板,其通过在铝箔层拉丝,再附上PET层,形成仿金属拉丝效果,因铝箔韧性不足,给拉丝工序带来一定的难度,且铝箔价格较高,增加产品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氧化复合铜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氧化复合铜板,包括:铜板、PVC 薄膜、真空镀铝层、PE 保护膜、金属包边,所述铜板一侧设有背涂漆层、另一侧设有PVC 薄膜,PVC 薄膜与铜板之间设有第二粘合剂层,PVC 薄膜外侧设有第二底涂层,第二底涂层与PVC 薄膜之间设有第一粘合剂层,第二底涂层外侧设有真空镀铝层,真空镀铝层外侧设有第一底涂层,第一底涂层外侧设有PET 发纹膜,PET 发纹膜外侧设有PE 保护膜,PE 保护膜与PET 发纹膜之间设有硬涂层,背涂漆层、PE 保护膜外侧设有金属包边。
所述铜板与背涂漆层、PVC 薄膜之间设有钝化层。
所述第一底涂层 厚度为 0.5-1mm。
所述第一粘合剂层 厚度为3-10u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产品具有防锈、防污、防腐、立体、美观、耐指纹等特点,其加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广泛用于家电、装饰、建材行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PE 保护膜;2、硬涂层;3、PET 发纹膜;4、第一底涂层;5、真空镀铝层;6、第二底涂层;7、第一粘合剂层;8、PVC 薄膜;9、第二粘合剂层;10、 铜板;11、背涂漆层;12、金属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防氧化复合铜板,包括:铜板10、PVC 薄膜8、真空镀铝层5、PE 保护膜1、金属包边12,所述铜板10一侧设有背涂漆层11、另一侧设有PVC 薄膜8,PVC 薄膜8与铜板10之间设有第二粘合剂层9,PVC 薄膜8外侧设有第二底涂层6,第二底涂层6与PVC 薄膜8之间设有第一粘合剂层7,第二底涂层6外侧设有真空镀铝层5,真空镀铝层5外侧设有第一底涂层4,第一底涂层4外侧设有PET 发纹膜3,PET 发纹膜3外侧设有PE 保护膜1,PE 保护膜与PET 发纹膜3之间设有硬涂层2,背涂漆层11、PE 保护膜8外侧设有金属包边12。
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 PET 发纹膜 3 的非发纹面涂布一层厚 1-5um 的 UV 漆,并对该 UV 胶层进行 UV 固化处理,形成的硬涂层 2 ;
步骤二、在 PET 发纹膜 3 的发纹面进行 UV 底涂,形成厚度为 0.5-1mm的第一底涂层 4,以增强 PET 发纹膜的发纹面与真空镀铝面间的附着力,然后再进行真空镀铝,从而在第一底涂层 4 上形成真空镀铝层 5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鹰潭光远铜业有限公司,未经鹰潭光远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53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医学诊断装置及医用数据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两栖抢险排涝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