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流监测仪及利用其的电流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5878.5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9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卢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碧陆斯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G08C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刘久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监测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负荷的电流监测技术,详细地涉及一种监测负荷的电流并自主供给电源的电流监测仪及利用其的电流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家庭或建筑中使用不同的负荷。此时,异常电流传输至负荷时,存在发生火灾的危险。当前,为了降低此类危险而测定异常电流时,开发了很多用于对其发出警告的电流监测仪并被使用。
在此,现有的电流监测仪普遍接收从其它的外部电源供给的电源。此时存在如下问题,因必须与商用电源进行电性连接,由此制约安装位置,不便于移动产品。并且,不接收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源时,电流监测仪内安装有另外的电池。此时存在如下问题,电流监测仪内必须具备安装电池的空间,由此,增加电流监测仪的体积,并增加相应的费用。而且,随时确认电池的电压数值并必须进行更换。
现有技术文献
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11-0118295(2011.10.31)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流监测仪及利用其的电流监测系统,无需另外的电源,而可自主供给电源,并监测负荷的电流。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流监测仪,该电流监测仪监测流经电线的电流,包括:电源发生部,连接于所述电线,并借助与所述电线的电磁感应而产生交流电源;及电流测定部,连接于所述电线,测定流经所述电线的电流,并且,所述电流监测仪使用所述电源发生部所产生的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流监测系统,包括:所述电流监测仪;及服务器,接收由所述电流监测仪流经所述电线的电流值,分析所接收的电流值,并设定至少一个基准电流值,将设定的基准电流值传输至所述电流监测仪。
有利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将在流经电线的电流周围生成的磁场通过电磁感应现象而转换为电流,以使自主供给电源。由此,不接收由电性连接于外部电源而接收电源也可实现,从而,不存在对安装位置的制约,提高了移动性。并且,因不具备用于供给电源的另外的电池也能实现,从而,可使设备小型化并节省相应的费用。并且,利用钳式环而将电流监测仪安装于电线,无需分离布线,也可容易地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流监测系统的附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流监测仪的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流监测仪的结构图;
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流监测仪的结构中的负荷切断部的电路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0:电流监测系统
102:电流监测仪
104:服务器
10:电线
12:电源发生部
14:电流测定部
16:主体
18:钳部
18a:第1支撑部
18b:第2支撑部
20:折页部
30:磁芯
32:线圈
34:整流电路
36:电源供给部
38:通信部
40:比较部
42:警报部
44:负荷切断部
46:a接点
48:b接点
50:按键部
52:切断器
54:电磁线圈
56:第1电线
58:第2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流监测仪及利用其的电流监测系统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仅为例示实施例,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说明本实用新型时,判断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不是本实用新型的要旨所需的,且混淆本实用新型时,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下面所述的用语是考虑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功能而定义的用语,其可根据使用者和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等进行变化。因此,其定义是以本说明书整体内容为基础而制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根据权利要求范围决定,下面的实施例,只是用于将具有进步性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向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进行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流监测系统的附图。
参照图1,电流监测系统(100)包括:电流监测仪(102)及服务器(104)。其中,电流监测仪(102)包括:电源发生部(12)、电流测定部(14)及主体(16)。电流监测仪(102)被安装于电线(1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碧陆斯,未经株式会社碧陆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58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