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置在病床上使用的四肢清创槽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6772.7 | 申请日: | 201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5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昭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昭宏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35000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置 床上 使用 四肢 清创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伤科患者清创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放置在病床上使用的四肢清创槽。
背景技术
烧伤科患者清理四肢创面时,一般是在病床上进行:将待清洗肢体悬置,下方放置接污盆,医生使用生理盐水等对创面进行清创处理。如果创面较大,需要清理时间长,则用水(包括所用的清理液等)量也很大,流下的污水很容易撒漏,污染患者病床,严重的甚至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感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人体肢体设计的放置在病床上使用的四肢清创槽,使用该清创槽给患者清理四肢时不会造成污水外溢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置在病床上使用的四肢清创槽,它是由结构相同的槽体A和槽体B连接而成,在所述槽体A和槽体B的底部分别开设有污水排放口,所述槽体A和槽体B两端部的边沿垂直延伸出25~30mm的翻边,在所述槽体A和槽体B的底部分别扣放有漏水网板,在靠近两槽体结合处的漏水网板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挡块,在两定位挡块之间活动扣放有拱形支撑定位板。
所述污水排放口分别开设在槽体A的左侧底部和槽体B的右侧底部。
所述拱形支撑定位板上均布有漏水孔。
所述槽体A和槽体B的接合面上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连接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既可以组合在一起清洗腿部创面,又可以拆卸后清理上肢创面,方便了医生的清创工作,清洗后的污水还不会溢出污染患者的病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水槽A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置在病床上使用的四肢清创槽,它是由结构相同的槽体A和槽体B连接而成,槽体A和槽体B的接合面上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连接卡扣,使清创槽成为两端低、中间高的形状;在槽体A和槽体B的底部分别开设有污水排放口3、4,槽体A的污水排放口3开设在其左侧底部,槽体B的污水排放口4开设在其右侧底部,两个污水排放口下部均连接排水管,排水管与地面上放置的污水收集容器相连通;槽体A和槽体B两端部的边沿均垂直延伸出25~30mm的翻边,可有效防止清洗污水从槽体内溢出,在槽体A和槽体B的底部分别扣放有漏水网板5和6,漏水网板5和漏水网板6均距槽底有一定距离,在靠近两槽体结合处的漏水网板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挡块7和8,在定位挡块7和定位挡块8之间活动扣放有拱形支撑定位板9,拱形支撑定位板上也均布有漏水孔。
当医生清理患者下肢时,患者可将腿部放在清创槽内,腿窝放在拱形支撑定位板9上对腿部形成支撑,医生用清洗液或药液对创伤部位进行清洗、处理,流下的污水及时从槽体A和槽体B的排污口,通过排水管至污水收集容器内被收集处理;
当清理上肢时,可将拱形支撑定位板9取下,将槽体A和槽体B解体。患者将上肢沿清创槽倾斜放置,医生用清洗液或药液对创伤部位进行清洗,流下的污水从低部排污口排出。经排水管至污水收集容器内被收集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昭宏,未经陈昭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67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
- 下一篇:开胸术后康复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