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EGR发动机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7449.1 | 申请日: | 201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5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雷;李勤;朱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F02D21/08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gr 发动机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EGR发动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排气再循环(ExhaustGasRecycling,EGR)发动机成为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重要技术。随着排放限值的降低,EGR率的精确控制越来越重要,EGR率的闭环控制有助于消除工艺散差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大程度的降低NOX排放。
目前,发动机上要实现EGR率的闭环控制和降低NOX排放的要求,一般通过设置氧传感器和NOX传感器,这两个传感器各自完成自己的功能:氧传感器检测废气中的氧气浓度,ECU根据氧气浓度来控制EGR率;而NOX传感器测量发动机的排放以满足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n-BoardDiagnostics,OBD)的要求。
但是,在发动机上设置两个传感器来分别实现OBD和EGR闭环控制,导致发动机成本增加,而且两个传感器的安装布局受到空间的限制,相对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GR发动机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发动机上设置两个传感器来分别实现OBD和EGR闭环控制,导致发动机成本增加,而且两个传感器的安装布局受到空间的限制,相对较为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EGR发动机控制系统,所述EGR发动机控制系统与发动机连接,所述EGR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
设置在发动机两端的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
分别与所述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连通连接的闭环管路,所述闭环管路上设有EGR控制阀;
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的气体浓度监测装置;
与所述气体浓度监测装置和所述EGR控制阀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气体浓度监测装置具体包括:
分别与所述排气管连通的进气端和出气端;
与所述进气端连通的第一气体室,所述第一气体室对应设有与其连接用于除氧操作的主泵;
与所述第一气体室连通且进行NOX催化反应的第二气体室,所述第二气体室对应设有与其连接的用于除氧操作的辅助泵;
所述第二气体室与所述出气端连通;
与所述主泵和辅助泵连接的测量泵,所述测量泵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
由于在发动机的排气管路上气体浓度监测装置,该气体浓度监测装置用于对排气管路中废气的氧气和NOX浓度进行检测,并将其输送至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以此控制EGR阀的开闭率,并进行OBD所需的氮氧化合物排放的监控,达到相应的排放要求,同时,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GR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发动机,2-进气管路,3-排气管路,4-闭环管路,5-EGR控制阀,6-气体浓度监测装置,61-进气端,62-出气端,63-第一气体室,64-主泵,65-第二气体室,66-辅助泵,67-测量泵,7-电子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GR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给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GR发动机控制系统与发动机1连接,所述EGR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
设置在发动机1两端的进气管路2和排气管路3;
分别与所述进气管路2和排气管路3连通连接的闭环管路4,所述闭环管路上设有EGR控制阀5;
设置在所述排气管路3上的气体浓度监测装置6;
与所述气体浓度监测装置6和所述EGR控制阀5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7;
其中,所述气体浓度监测装置6具体包括:
分别与所述排气管路3连通的进气端61和出气端62;
与所述进气端61连通的第一气体室63,所述第一气体室63对应设有与其连接用于除氧操作的主泵64;
与所述第一气体室63连通且进行NOX催化反应的第二气体室65,所述第二气体室65对应设有与其连接的用于除氧操作的辅助泵66;
所述第二气体室65与所述出气端62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7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杆球壳
- 下一篇:汽车、用于车辆转向管柱的溃缩吸能组件和吸能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