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分裂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9660.7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2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韩祥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祥波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E21C4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分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城,特指一种应用于采石、矿山、基建中的岩石、混凝土分裂的液压分裂机。
背景技术
液压分裂机由动力站和分裂器两大部分组成,分裂机由泵站输出的超高压油驱动油缸产生巨大推动力,并经机械放大后即可使被分裂物体按预定方向裂开。该产品主要用于建筑、石材的开采作业;大块矿石(金属矿、非金属矿)的二次解体;混凝土构件(水泥路面、机车基础、桥梁及房屋构件)局部和全部拆迁作业;天然石材开采、分裂、破碎,上述领域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分裂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重量轻,分裂力大(单机分裂力可达500T),工作时无振动、无冲击、无噪音,分裂快,作业效率高、成本低、安全、节能等一系列优点。
目前使用的液压分裂机通常结构如下:其包括一个分裂油缸,分裂油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一个分裂机头,分裂油缸连接液压泵站,还包括设置在端部和侧壁上的手柄。使用时,将分裂机头插入岩石或混凝土中的裂缝中,然后开启分裂机。纵向运行的活塞杆将带动分裂机头产生一个横向裂开力,从而将岩石、混凝土分裂。由上述介绍可知,现有分裂机中活塞杆对分裂机头的作用力是直线向力,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差不多。因此在分裂机头受到较大阻力时,分裂机头对活塞杆的作用力也会明显增大。对于活塞杆本身而言,主要受到液压推力和分裂机头对其的反作用力。随着分裂机头对活塞杆的反作用力的增大,液压推力产生的克服阻力也要求增大,表现为活塞杆的下行移动滞缓,油缸内存在较大的憋压,容易造成漏油和冲击震动,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及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液压分裂机,其通过改进活塞杆本身的结构形式以及活塞杆与分裂机头之间的连接形式,消除了分裂机头对活塞杆作用较大力时,而在液压缸内存在的较大憋压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漏油或者说减缓了漏油故障的发生频率,消除因分裂阻力不稳定带来的较大冲击,改善了使用条件,确保了使用操作的安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分裂机,包括油缸、位于油缸内的活塞、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分裂机头以及辅助缸体,所述辅助缸体螺纹连接在油缸的下端;在油缸的顶部以及辅助缸体的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一个手柄,进出油孔设置在油缸的顶部;所述的活塞杆为丝杠杆;其还包括螺母、连接部一、连接部二以及导向环;所述螺母与为丝杠杆结构的活塞杆配合,且固定设置在油缸与辅助缸体连接的位置;在所述活塞杆完全收回到油缸内时,所述活塞杆的下端相对所述辅助缸体的顶部向辅助缸体内腔中有延伸;所述导向环固定设置在所述辅助缸体的内腔中且与辅助缸体同轴;所述连接部二为圆柱状杆体且所述连接部二轴向穿过所述导向环的中心环孔与所述导向环同轴设置,所述连接部二的外壁与所述导向环的中心环孔壁接触配合;所述连接部二的下端连接所述分裂机头;所述连接部二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一与活塞杆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一为一轴承且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部一的内环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二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一的外环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辅助缸体内腔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油缸内腔的轴向长度,所述连接部二的轴向长度等于或者大于所述油缸内腔的轴向长度。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二以及所述导向环均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油缸的回油管路设置在所述油缸的缸壁内。
进一步,所述回油管路包括,轴向开设置缸壁内的回油管、径向开设在缸壁上的两段过油管,该两过油管分别将所述回油管的两端与所述油缸的内腔与出油孔连通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活塞杆设置为丝杠杆,并配合设置一螺母,而使活塞推动下的轴向移动变为丝杠螺母传动,从而借助丝杠螺母传动的反向自锁特性,阻止了分裂机头对活塞杆的轴向反作用力,传递到活塞而对液压油形成作用,消除了油缸内产生过大的憋压,导致漏油;消除了分裂阻力突变时,油缸内存在的剧烈冲击,避免了操作事故的发生,延长了分裂机的使用寿命。通过连接部一以及连接部二的配合连接,在活塞杆转动时连接部二不会转动,进而分裂机头的工作端不会转动。其将回油管道隐藏在油缸的缸壁内,这样可以优化油缸缸体的结构,提升分裂机的整体美观性;回油管路直接开设在缸壁内,其使用寿命大大提升,不会出现因焊接所致的回油管路堵塞的情况;由于回油管路直接设在油缸缸壁上,形成无需外接管路的结构,这样就节约了材料,降低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缸、连接部一以及连接部二三者之间的连接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祥波,未经韩祥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96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