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0955.6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9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严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市新都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4/02 | 分类号: | H01T4/02;H01T4/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防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避雷器。
背景技术
在架空绝缘输配电线路中,雷击会造成绝缘子爆裂、导线脱落、断线事故,加装避雷器是一种有效的防雷措施,目前避雷器中有一种依靠引流器间隙来实现正常工作绝缘、雷击情况下间隙击穿引流入地实现避雷,但是这种避雷器对间隙间距离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雷击时放点产生闪络,闪络时的瞬间大电流通过引流器,多次雷击则有可能损坏引流器,导致工作间隙距离变化,若间隙小于安全距离则有可能造成残压难以消除,以致于不能在雷击后正常恢复保护作用,引起工频续流,造成断电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雷器,该避雷器能分散放电空间,均衡雷击时引流器承担的大电流,大大减小工作间隙变化造成损伤性变化的风险,同时,还能够加快电弧的放电速度,使得雷击后避雷器能够更快的从保护动作恢复避免工频续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避雷器包括避雷器陶瓷外壳、避雷器头部,所述避雷器头部同通过垫片、螺母、紧固螺母安装于架空线缆上并与线缆间导通,所述避雷器陶瓷外壳内有从底部向上叠放的限流元件,所述避雷器陶瓷外壳外部为伞裙,所述避雷器陶瓷外壳下部连有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与接地板连接,伞裙和连接柱为避雷器设计公知的用于防污秽和接地的手段,所述避雷器还包括避雷器头部下端面引出的导线引流球组和限流元件上端面引出的限流元件引流球组,所述导线引流球组和限流元件引流球组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引流球,所述导线引流球组的引流球与所述限流元件引流球组的引流球一一对应,即导线引流球组14的引流球与所述限流元件引流球组15的引流球个数相同,球头一上一下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引流球组、所述限流元件引流球组分别在在所述避雷器头部下端面、所述限流元件上端面的边缘处呈圆周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引流球组和限流元件引流球组包含引流球的个数在2个、3个或4个。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引流球组和所述限流元件引流球组的轴向向所述避雷器陶瓷外壳方向倾斜,轴向与避雷器轴向之间的倾斜角在30-45度。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引流球组和所述限流元件引流球组间的间隙距离与引流球组中引流球的数量呈反向关系,即数量越多距离越近。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引流球组和所述限流元件引流球组的材料为铝合金。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避雷器通过引流球组代替单个的引流球设计能分散放电空间,均衡雷击时引流器承担的大电流,大大减小避免工作间隙造成损伤性变化的风险,同时,还能够加快电弧的放电速度,使得雷击后避雷器能够更快的从保护动作恢复避免工频续流。同时外边缘圆周均匀排布的引流球能最大限度扩展放电空间、均衡放电电流,轴向向外倾倒更加有利于加快放电速度,减小残压,避免工频续流。
附图说明
图1是引流球组的引流球数为2个的避雷器在引流球组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是包含四个引流球的导线引流球组在避雷器头部下端面的分布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1-避雷器陶瓷外壳 12-避雷器头部 13-伞裙 14-导线引流球组 15-限流元件引流球组 16-下连接柱 2-架空线缆 3-接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避雷器的种类属于间隙避雷器,如图1所示,所述避雷器包括避雷器陶瓷外壳11、避雷器头部12,所述避雷器陶瓷外壳11与避雷器头部12为一体结构,所述避雷器头部12同通过垫片、螺母、紧固螺母安装于架空线缆2上并与线缆间导通,避雷器头部12通过穿刺或者非穿刺与架空导线电接触,电接触方式属于本领域公知手段,所述避雷器陶瓷外壳11内有从底部向上叠放的限流元件,叠放的限流元件实质为压敏元件,线路正常工作时导通电流仅有微安级别,雷击时击穿放电,将雷击电流引入大地,所述避雷器陶瓷外壳外部为伞裙13,伞裙13的曲线结构起到防污效果,所述避雷器陶瓷外壳11下部连有下连接柱16,所述下连接柱16与接地板3连接,通过接地板3将雷击电流引入大地,通常接地板3接在电杆横担上的绝缘子附近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市新都供电分公司,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市新都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09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电站室内主变事故渗油池结构
- 下一篇:多色半导体激光器合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