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厂脱硫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1749.7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8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其彬;马明军;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发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戚东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厂 脱硫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厂脱硫废水处理装置,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电厂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大型燃煤电厂的兴建,燃料用量不断增加,SO2的排放量越来越多,由此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日趋严重,采取脱硫措施已迫在眉睫。SO2的控制途径: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即烟气脱硫( FGD)。目前烟气脱硫被认为是控制SO2排放量最行之有效的途径。石灰石-石膏湿式烟气脱硫是世界上应用最多、技术最成熟的脱硫工艺。这种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所产生的脱硫废水,其pH为4~6,同时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石膏颗粒、SiO2、Al和Fe的氢氧化物)、氟化物和微量的重金属,如As、Cd、Cr、Hg等,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而必须对其加以治理才能排放,传统的处理采用中和、絮凝、反应、软化、沉淀、分离等方法对脱硫废水进行预处理,污泥进行压滤外运,处理中,添加大量的化学药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运行管理复杂,易造成处理不达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厂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将电絮凝及膜分离进行在机结合,节约药剂及能耗,实现系统自动化运行,确保达标处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厂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原水调节池、电絮凝反应器、曝气反应池和清水池,其中:原水调节池的池体为PE防腐池体,在池体的进水口预设pH调节剂投加装置用于调节水质水量和pH值,原水调节池出水进入电絮凝反应器,该反应器的极板为铁板或铝板,电絮凝反应器出水进入曝气反应池,曝气反应池内设有浸没式超滤膜,该超滤膜的过滤清水通过自吸泵抽出到清水池内,同时水中含固物质通过污泥泵排出。
进一步,所述曝气反应池底部的曝气管与鼓风机相连,该鼓风机还通过另一支曝气管伸入到电絮凝反应器内进入曝气,电絮凝反应器内的曝气管位于该反应器进水口的上面。
进一步,所述的电絮凝反应器是由电絮凝主机及配合的反应池组成,其中电絮凝主机的电源为直流稳压电源,脉冲工作模式,工作电流电压为0~12V,工作电流为0~100A。
进一步,所述的超滤膜可以是平板浸没式超滤膜或帘式浸没式超滤膜,帘式超滤膜或平板浸没式超滤膜的膜孔径0.1μm,两种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6千至5万道尔顿。
进一步,所述原水调节池出水通过增压泵浦提升废水至电絮凝反应器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凝聚处理原水和废水是多种过程的协同作用,污染物在这些作用下易被除去;膜分离技术处理废水是在常温和低压下进行分离,膜作为过滤介质是均匀连续体,纯物理方法过滤,电絮凝反应器出水进入曝气反应池,通过曝气将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通过自吸泵抽出废水中的清水,同时水中含固物质通过污泥泵排出到污泥处理系统,可实现系统自动运行,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电厂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原水调节池1、电絮凝反应器2、曝气反应池3和清水池4,其中:原水调节池1的池体为PE防腐池体,在池体的进水口预设pH调节剂投加装置用于调节水质水量和pH值,原水调节池1出水进入电絮凝反应器2,该反应器的极板为铁板或铝板,电絮凝反应器出水进入曝气反应池3,曝气反应池内设有帘式超滤膜5,该超滤膜的过滤清水通过自吸泵61抽出到清水池内,同时水中含固物质通过污泥泵62排出。曝气反应池3底部的曝气管与鼓风机7相连,该鼓风机还通过另一支曝气管伸入到电絮凝反应器内进入曝气,电絮凝反应器内的曝气管位于该反应器进水口的上面。电絮凝反应器2是由电絮凝主机22及配合的反应池21组成,其中电絮凝主机22的电源为直流稳压电源,脉冲工作模式,工作电流电压为0~12V,工作电流为0~100A。本实用新型的帘式超滤膜由平板浸没式超滤膜代替,帘式超滤膜或平板浸没式超滤膜的膜孔径0.1μm,两种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6千至5万道尔顿。本实用新型原水调节池出水1通过增压泵浦63提升废水至电絮凝反应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发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盛发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1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硫废水循环利用及零排放系统
- 下一篇:四区一体式脱氮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