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按键及应用按键的键盘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1800.4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1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曾政富;庄杰凡;叶亮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705 | 分类号: | H01H13/705;H01H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王中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应用 键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键盘组件,特别是指一种按键及应用按键的键盘。
背景技术
键盘为目前十分常见的输入装置,通常是搭配电子装置使用,例如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等。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装置与键盘整体的厚度不断地朝轻薄化发展,导致键盘在实际使用上产生问题而有待克服,详细说明如下:
市面上的键盘主要包括有基板、多数个按键及多数个弹性体,其中基板上设有电路板,上述多数个按键是可升降地设置于电路板上方,而各弹性体是连接于电路板与各按键之间,使用者是通过向下按压各按键使弹性体能够向下触碰于电路板的接点而产生信号。目前将键盘轻薄化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缩减各按键与基板之间的距离,以及降低按键的厚度,然而,上述作法虽可进一步降低键盘的厚度,但在使用者操作键盘的过程中,并不一定都会准确的按压到按键的中心位置,因此,当使用者按压到按键的边缘时,按键容易因为厚度变薄而产生局部形变或向按压的边缘倾斜(意即可能会发生按键的边缘向下弯折,或者按键向使用者所按压的边缘倾斜,此对于长形按键来说更是明显),导致按键的边缘会先触碰到基板(若按键与基板之间的距离缩减,按键的边缘会更快触碰到基板),使按键无法整体平均下降,造成无法抵压弹性体向下触碰于电路板的接点而没有产生信号,实有必要进一步改良突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包括基板、键帽、第一平衡杆件及第二平衡杆件。键帽可升降地设置于基板上方,且键帽包括二短侧边与二长侧边。第一平衡杆件位于键帽与基板之间,且第一平衡杆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长侧边的边缘,并连接于其中一长侧边与基板。第二平衡杆件位于键帽与基板之间,且第二平衡杆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短侧边的边缘,并连接于短侧边与基板。
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平衡杆件可包括第二轴杆、二第二侧杆及二第二连接部,其中二第二侧杆分别连接于第二轴杆二端,二第二连接部则分别位于二第二侧杆的端部,其中第二轴杆是连接于短侧边,二第二连接部是连接于基板。而第一平衡杆件可包括一第一轴杆、二第一侧杆及二第一连接部,其中二第一侧杆分别连接于第一轴杆二端,二第一连接部则分别位于二第一侧杆的端部,其中第一轴杆连接于长侧边,二第一连接部是连接于基板。但并不局限于此,上述第一平衡杆件与第二平衡杆件也可以是框架型态。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更可包括多数个剪刀式连接件与一弹性体,位于键帽与基板之间,且所述剪刀式连接件分别连接于各短侧边与基板,弹性体则可连接于键帽与基板且位于按键中央。
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轴杆与靠近第二轴杆的短侧边的边缘间距可小于15mm,但并不局限于此,亦可小于10mm或小于5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于键帽的长侧边设有第一平衡杆件,于短侧边设有第二平衡杆件,且第一平衡杆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长侧边的边缘,第二平衡杆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短侧边的边缘的技术特征,可令使用者即使按压键帽的边缘或边角,也能够通过第一平衡杆件与第二平衡杆件将力量同时沿键帽的长侧延伸方向与短侧延伸方向传递,达到使键帽各部位能够同步受压下降,以顺利产生信号。
本实用新型更提供一种键盘,包括有基板与按键组,所述按键组包括多数个一般键与至少一个上述按键,且上述一般键与按键分别可升降地设置于基板上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按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按键的另一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按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按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按键的另一方向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按键的受压作动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按键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按键的第三实施例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按键的第四实施例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按键的第五实施例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键盘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按键
10基板
11第一滑动槽
12第二滑动槽
20键帽
21短侧边
22长侧边
23内表面
24枢接部
25补强件
30第一平衡杆件
31第一轴杆
32第一侧杆
33第一连接部
40、40B 第二平衡杆件
41第二轴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1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