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清扫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2123.8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3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任中全;刘涛;沈宇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45/12 | 分类号: | B65G45/1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皮带 输送 输送带 清扫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扫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清扫机构。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是现代物料运输的主要设备,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但是,在使用时,物料常会粘附在输送带上而对其正常工作造成影响,甚至直接导致机械损坏。于是,如何研究一种用于清扫粘附在输送带上的物料直接送入卸料槽中并防止物料卷入输送带回空段而影响其正常工作的清扫器,成为相关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清扫机构。该清扫机构结构紧凑,调节方便,刮板与输送带形成面接触,可防止物料卷入输送带回空段而影响其正常工作,可减小接触应力和振动使输送带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清扫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刮板、连接板、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所述刮板设置在皮带输送机驱动滚筒的下方,所述刮板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导杆设置在所述驱动滚筒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杆设置在所述驱动滚筒的另一侧,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供第一导杆穿过的第一套筒,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供第二导杆穿过的第二套筒;所述刮板包括支撑部和设置在支撑部上方的刮板本体,所述刮板本体的上表面为用于与输送带相接触的第一弧形面,所述刮板本体的前侧面为用于将粘结物向刮板中部引导的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导杆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弹簧和位于第一调节弹簧下方的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导杆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挡圈,所述第一调节弹簧设置在第一套筒和第一固定挡圈之间,所述第一导杆的下部套有第一调节螺母和位于第一调节螺母上方的第一调节挡圈,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位于第一套筒和第一调节挡圈之间;所述第二导杆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弹簧和位于第二调节弹簧下方的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导杆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挡圈,所述第二调节弹簧设置在第二套筒和第二固定挡圈之间,所述第二导杆的下部套有第二调节螺母和位于第二调节螺母上方的第二调节挡圈,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位于第二套筒和第二调节挡圈之间。
上述的用于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清扫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加强板和支撑部之间,所述加强板、连接板和支撑部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
上述的用于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清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本体和支撑体之间设置有肋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从而减小整个清扫机构的振动,明显减少输送带的损伤。
3、本实用新型通过刮板上的第二弧形面能够将刮下来的粘结物,向刮板的中部引导,以防止粘结物沿刮板滑向两端而进入输送带回空段。
4、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刮板与输送带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刮板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刮板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驱动滚筒; 2—输送带; 3—刮板;
3-1—支撑部; 3-2—刮板本体; 3-3—第一弧形面;
3-4—第二弧形面; 3-5—肋板; 3-6—第三安装孔;
4—第一调节弹簧; 5—加强板; 6—连接板;
6-1—第四安装孔; 7—第一套筒; 8—第一减震弹簧;
9—第一调节挡圈; 10—第一调节螺母; 11—第一导杆;
11-1—第一固定挡圈; 11-2—第一螺纹; 11-3—第一安装孔;
12—紧固螺栓; 13—第二导杆; 13-1—第二固定挡圈;
13-2—第二螺纹; 13-3—第二安装孔; 14—第二调节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21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