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5735.2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9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山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4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冷冻 压缩空气 干燥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干燥机,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
背景技术
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是根据空气冷冻干燥原理,利用制冷设备使压缩空气冷却到一定的露点温度,析出相应所含的水份,并通过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再由自动排水阀将水排出,从而达到冷冻除湿的目的,目前现有的制冷设备的主要制冷原件为氟利昂制冷剂,氟利昂制冷剂存在价格昂贵,对环境有破坏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子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电子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包括外壳、电器箱、电子排水器、底盘、风机、进风窗、压缩空气入口、半导体制冷片、散热器、压缩空气热交换区、压缩空气出口、支脚、温控探头、排热窗、温度控制器及电源开关,所述压缩空气热交换区上设有压缩空气入口及压缩空气出口,所述压缩空气出口前安装有电子排水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通过导热胶贴合在压缩空气热交换区平面上,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朝外,并与散热器相连,所述风机安装在散热器的外侧,并设有进风窗及排热窗,所述外壳下设有底盘,所述压缩空气热交换区上还设有温控探头,所述电器箱及压缩空气热交换区通过支脚安装在壳内,所述温度控制器及电源开关安装在外壳的一侧。
工作时,打开电源开关,通过温度控制器设置一定的温度,该冷冻干燥机开始进入自动运行状态,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入口进入,通过压缩空气热交换区被冷却,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在风机的进风窗及排热窗的共同作用下,将热量通过散热器排出机箱;进入压缩空气热交换区的压缩空气温度下降,析出的水从电子排水器自动排除,干燥的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出口排出输送到需要的环节。
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导体制冷,结构简单,体积小(只有一般冷冻干燥机的20%左右),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没有易损件,运转噪音极低;该冷冻干燥机不需要氟利昂制冷剂,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1为外壳,2为电器箱,3为电子排水器,4为底盘,5为风机,6为进风窗,7为压缩空气入口,8为半导体制冷片,9为散热器,10为压缩空气热交换区,11为压缩空气出口,12为支脚,13为温控探头,14为排热窗,15为温度控制器,16为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参看图1至3,本实用新型电子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包括外壳1、电器箱2、电子排水器3、底盘4、风机5、进风窗6、压缩空气入口7、半导体制冷片8、散热器9、压缩空气热交换区10、压缩空气出口11、支脚12、温控探头13、排热窗14、温度控制器15及电源开关16,所述外壳1下设有底盘4,所述压缩空气热交换区10上设有压缩空气入口7及压缩空气出口11,压缩空气出口11前安装有电子排水器3,半导体制冷片8的制冷面通过导热胶贴合在压缩空气热交换区10平面上,半导体制冷片8的发热面朝外,并与散热器9相连,风机5上设有进风窗6及排热窗14,并安装在散热器9的外侧,电器箱2及压缩空气热交换区10通过支脚12安装在壳内,温度控制器15及电源开关16安装在外壳1一侧。
工作时,打开电源开关16,通过温度控制器15设置一定的温度,该冷冻干燥机开始进入自动运行状态,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入口7进入,通过压缩空气热交换区10被冷却,半导体制冷片8的发热面在风机5的进风窗6及排热窗14的共同作用下,将热量通过散热器9排出机箱;进入压缩空气热交换区10的压缩空气温度下降,析出的水从电子排水器3自动排除,干燥的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出口11排出输送到需要的环节。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山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山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57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气合成尾气吸收处理装置
- 下一篇:饲料生产尾气用循环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