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武术训练人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6114.6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9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B69/34 | 分类号: | A63B69/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武术 训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武术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武术训练人桩。
背景技术
武术运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武术是由原始战争的搏击打斗发展而来,至今其格斗技术仍在一些安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众多日常习练更多的是侧重于强身健体,武术赛事则更注重是技术、技巧,武术在我国发展日益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国际交流名片,武术教育也在大范围的开展。武术训练过程中注重的是对抗,在单人训练时多用到木人桩来训练,在练习初期即使人较多,但为防止技术不够熟练造成误伤也常用到木人桩,以木人桩模拟对手练习,现有木人桩多为木制如图1所示,桩体1上设有桩手2及桩脚3,有的桩手及桩脚固定在桩体上没有活动余量,有的是插在桩体上留有少许间隙,现有这些木人桩关节僵硬很难接近真人,只是招式动作的机械练习,而无法体会融入真人对抗的感觉,大大的影响了训练效果,还有用力搏击时缓冲小,对身体接触部位易造成伤痛,与强身健体的目标相违背,仍有待于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武术训练人桩。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武术训练人桩,包括底盘和柱形桩体以及桩手和桩脚,其特征在于桩体竖直安装在底盘上,桩手和桩脚均由芯杆和外包橡胶层构成,外包橡胶层包覆在芯杆上,芯杆通过弹片与桩体连接,弹片一端与芯杆固定连接固定在,另一端弯曲到桩体背面固定在桩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与桩体间设有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桩手为两个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桩手为三个,一个连接在桩体腰部,两个连接在肩部,连接在肩部的两个桩手连接的弹片间连接有随动杆。
进一步的,所述外包橡胶层截面外轮廓整体呈椭圆形,长轴竖直。
进一步的,所述芯杆连接的弹片为两片,左右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片的设置提高了木人桩关节的柔韧性,较现有更接近人体施力对抗的真是感觉,同时搏击时缓冲行程大,对减小撞击伤痛,训练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木人桩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木人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桩手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木人桩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桩体;2桩手;3桩脚;4底盘;5芯杆;6外包橡胶层;7弹片;8随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如图2、3所示,该武术训练人桩设有底盘4和柱形桩体1以及桩手2和桩脚3,桩体竖直安装在底盘上,桩手和桩脚均由芯杆5和外包橡胶层6构成,外包橡胶层包覆在芯杆上,外包橡胶层截面外轮廓整体呈椭圆形,长轴竖直,模拟真臂型,侧碰撞接触面积大,软外包减小碰撞伤痛,芯杆通过弹片7与桩体连接,弹片一端与芯杆固定连接固定在,另一端弯曲到桩体背面固定在桩体上,弹片较长,芯杆整体摆幅大,提高了木人桩关节的柔韧性,较现有更接近人体施力对抗的真是感觉,同时搏击时缓冲行程大,对减小撞击伤痛,训练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该武术训练人桩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桩手为三个,一个连接在桩体腰部,两个连接在肩部,连接在肩部的两个桩手连接的弹片间连接有随动杆8,撞击一个肩部桩手,另一个肩部桩手可小幅随动,可以更更逼真地模拟真实人体反应。
实施时为了控制弹片行程,可在弹片与桩体间设置限位块,可单向限位,也可双向限位,使其行程可控;桩手可根据需要设置数量为两个以上;芯杆连接的弹片可为两片,左右对称分布,使连接结构更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6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